中大定位治療創傷少 7旬前列腺癌患者保性功能

更新時間:03:00 2025-10-21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0-21 HKT

  前列腺癌是本港男性第三大常見癌症,死亡率位列第四。中大醫學院在過去5年,為102名平均年齡約70歲、患中低風險局部前列腺癌的患者進行局部定位治療,包括高強度聚焦超聲波(HIFU)、冷凍治療,以及靶向微波消融術(TMA)。團隊表示,患者控尿及性功能無明顯變化,手術及住院時間亦得以縮短。
近7成人無復發跡象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名譽臨床副教授余知行表示,團隊亦為這批病人在一年後進行癌症檢測,近7成人沒有復發跡象,僅7.8%人需接受第二次的癌症治療,包括再度進行局部治療,或切除整個前列腺等,「(但大部分復發個案)腫瘤可能很小,或毒性很低,不需要再接受治療」。
  他續說,一般接受前列腺癌手術的患者,住院時間平均約為1至3日,而逾8成半進行局部定位治療的患者可在術後24小時內出院,近6成半人更可即日出院,且「若在篩選合適患者的情況下,局部前列腺癌治療在保留病人的泌尿系統功能方面,確實具有優勢」。
  對比之下,現時主流的前列腺癌治療方法,包括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或放射治療等,效果均未如局部定位治療。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副教授趙家鋒表示,即使有機械臂輔助切除前列腺,患者在手術後數月均要面對小便失禁問題,需穿尿片度日,「大部分病人術後首一兩個月會有明顯小便失禁,雖然情況會隨時間慢慢進步,但約一年後便不再有進步。且約一成至一成半的病人,在手術後一年仍有明顯小便失禁問題,即一日需要用最少兩塊尿片。」他坦言,傳統治療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患者的性功能,「過去十多年間在術後仍維持性功能、可進行性生活的病人,我想不超過一半」。
手術及住院時間大大縮短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主管吳志輝表示,局部定位治療可減少創傷及住院時間,具醫療成本效益。他呼籲患者勿諱疾忌醫,應與醫生討論個人化治療方案,以達至最佳療效。
  余知行補充,HIFU已成為醫管局標準治療選項之一,各公院已掌握相關技術,治療時會將探頭放入肛門,用攝氏80至90度高溫消融癌細胞,「若病情許可,病人毋須自費,已能夠在常規治療方案中,選擇做HIFU」。
控尿能力無明顯變化
  75歲病人梁先生,便在2018年確診前列腺癌,他在2019年4月接受HIFU治療,至今無復發跡象。他表示,當初既擔心患上不治之症,亦憂慮泌尿功能受損,幸好至今沒有出現失禁情況,性功能也未見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