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讚生態圈優勢助建人脈

更新時間:03:00 2025-10-10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0-10 HKT

  在「Incu-Bio」育成下,不乏生命健康科技初創公司善用生態圈優勢,成功被世界看見。「巧捷力醫療機器人公司」聯合創辦及首席營運官何迪朗指出,公司憑着「全柔性內窺鏡手術機械人」技術,讓醫生猶如操作「刀叉」一樣,成功做出全球首例以機械人輔助將膀胱腫瘤「整塊切除」的創舉,避免傳統手術將腫瘤組織「切碎」引致的高復發風險,而獲得高達1700萬美元融資。
善用大灣區資源及生產力
  他坦言,自2021年創辦公司後,若非翌年加入科技園生態圈,根本難以接觸醫生、學者及投資者網絡,「且園區有位置優勢,能善用大灣區和內地的資源和生產力,像我們也是香港研發、廣州生產,公司更由最初的4人成長為45人團隊」。另科技園亦協助該公司申請海外權威機構認證,「我們已入紙申請FDA認證,期望明年便有好消息」。
  研發實時AI智能內窺鏡系統的「Endovision Limited」聯合創辦及行政總裁Saurabh Jejurikar指,自2020年加入計劃後,促成與中大合作,利用其優質醫療數據和專家網絡,建構AI數據庫提供標準化的腸道內窺鏡檢查,更可減少因醫生經驗而造成的診斷差異。該技術亦已獲歐盟《醫療器材法規》(MDR)認證。
  Saurabh Jejurikar說:「在Incu-Bio中,除資金支援,也有專家為公司的業務及技術發展方向,定出下一步目標,幫助建立業界人脈,對企業成長尤有幫助。」
  「Incu-Bio」也有助企業接觸香港乃至海外用家。主打「AI+XR」手術輔助儀的「雲合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施君易指,公司在疫情期間創辦,全靠科技園組織的線上活動才接觸到醫管局,並有機會在公院試用,「系統可在後端AI平台,將CT、MRI等醫學影像數據轉化成3D全息模型,醫生戴上XR眼鏡,影像便會精準疊放在患者身上,如同GPS定位腫瘤等關鍵結構,判斷落刀位置」。
  另其公司亦透過科技園的「中國內地版Global Booster」計劃,接觸到華潤集團,將技術應用到廣州的腦科醫院,「可說是打開了新巿場,也接觸到內地用家的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