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雙歷史課程優化 增近代元素植家國情懷
發佈時間:03:00 2025-10-04 HKT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優化高中中國歷史科和歷史科課程框架,教育局昨日正式公布新課程框架。兩科的優化課程框架均加強近代中國的元素,更強調中國共產黨創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進程、香港回歸祖國的歷程等,加強學生對「一國兩制」的認識。教育局指出,優化後的高中中史科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民族感情、國民身份認同及家國情懷,歷史科則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國民身份認同和世界視野,兩科的優化課程擬於2027/28學年中四級全面推行。
教育局昨向全港官津中學發出的通告提及,優化的高中中史科課程特色,包括必修部分「古今並重」,讓學生全面均衡認識中國由古至今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社會、民族交融、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基本概況,選修部分則提供多元化課題供學生選擇,通過課程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民族感情、國民身份認同及家國情懷。
優化後建議課時與現時相若
《星島》對比優化中史科課程框架與現有課程,新課程框架的必修部分仍分為甲部及乙部,選修部分則為三選一,兩部分的建議課時分別為185小時及65小時,與現有課時相若。新框架加強了有關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面的內容,尤其當代的歷史進程,包括讓學生「了解中國政府分別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的經過,並說明『一國兩制』的落實及對祖國統一進程的意義」等。
優化高中歷史科的課程特色方面,教育局指出,必修部分從宏觀角度建立學生對近現代世界史和國家歷史主要發展的基本認識,加強世界史與國家歷史的連繫,並了解國家在上述時期的角色、作用和貢獻,通過課程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國民身份認同和世界視野,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
擬2027/28學年中四級推行
對比優化高中歷史科課程框架與現有課程,新課程框架的必修部分及選修部分的建議課時分別為190小時及40小時,總課時亦與現有課時相若。新框架同樣加強了近代中國的元素,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和成就,讓學生認識「一國兩制」方針、香港回歸祖國的歷程,以及回歸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相關史事等。
評核方面,教育局表示,兩科均擬增加評估架構的靈活性,引入更多元性及客觀性的題型,平衡考卷的廣度與深度。兩科的優化課程擬於2027/28學年中四級全面推行,並適用於2030年及以後的中學文憑試中史科及歷史科考試。局方亦發出問卷,邀請所有開設或擬開設此兩科的中學於11月10日或之前填妥並交回。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現行高中兩科歷史課程實施已逾16年,國家和社會發展一日千里,優化兩史課程框架可進一步加強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此次課程優化有助學生厚植家國情懷,建立立足香港、心繫祖國、放眼世界的胸懷,推動『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