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學校被指違約 路德會批只為富人服務
發佈時間:03:00 2025-09-12 HKT

隸屬美國路德會的私立學校「香港國際學校」近日捲入管理風波,路德會指控校方多年來違反雙方營運協議及《教育規例》等,將學校視作盈利事業經營,偏離路德會創校宗旨與基督教精神。路德會指出校方收取每年31.2萬元高額學費,出售高達500萬元債券予家長以換取子女優先入學機會,限制弱勢基層學生入學。路德會遂入稟高院要求校方立即糾正違約行為,並賠償近1362.6萬元的地產顧問及律師費用,否則將收回淺水灣與大潭校園,並自行開設新校「Hong Kong Pacific School」。
路德會強調,創校宗旨是為所有英語學習需要的不同階層兒童,提供美式英語課程為基礎的高質教育,但校方收取過高學費及昂貴債券,優先錄取富家子弟,一般香港家庭根本無法負擔,與路德會辦學理念及雙方協議條款背道而馳。
本案原告為「美國路德會」(The Lutheran Church-Missouri Synod),被告為「香港國際學校協會有限公司」(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chool Association Limited)。路德會於1960年代成立「香港國際學校」,旨在提供融合基督教價值與美式英語課程的高質教育。雙方簽訂營運協議,路德會授權被告代其管理學校,但明文規定被告須受條款約束,須遵守路德會信仰與辦學原則。
路德會指它於1960年代成立香港國際學校(HKIS),一直希望學校能提供以基督教價值觀及美國風格的英語語言課程為基礎的高質教育,致力於向學生傳授基督教福音。雙方簽訂營運協議,路德會授權被告代其管理香港國際學校,但表明被告須受條款約束。
管理層非會方成員 未定期辦崇拜
路德會指控校方違反營運協議,包括學校校長並非由路德會正式任命,也非路德會的成員或傳教士,亦非香港國際學校協會有限公司的董事,未履行營運協議去確保學校使命秉承基督教精神等。校方高層管理人員均非路德會成員,基督徒老師數目不多,學校未定期舉行基督教崇拜,亦未強制教授基督教課程。
路德會強調,其核心信仰原則包括拒絕宗教多元論與其他信仰的平等地位;禁止參與其他宗教的儀式或慶典;不認同同性戀、同性婚姻與變性手術;基督徒需定期崇拜;應公開宣揚基督教;應慷慨施予去幫助貧困者等。
推廣LGBTQ+活動 淡化信仰
惟「香港國際學校」小學宗教課程致力於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各種世界宗教,例如猶太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更帶學生參觀寺廟、神社和清真寺等宗教場所,安排學生參與太極、茶道、岩石平衡、金繼藝術、森林浴及漂浮冥想等活動,中學宗教課程亦教授基督教以外的宗教知識,針對基督教的教學時間極少。
學生社團更推廣LGBTQ+活動與變性手術,學校網站與人力資源手冊又淡化基督教信仰,校方更容許學生在校內慶祝多個非基督教節日,違背基督教唯一性,偏離路德會信仰核心。
路德會批評校方自稱為「非牟利學校」,實則累積巨額盈餘與資產,以盈利為營運方向,違背慈善精神。截至2024年7月31日,學校淨資產高達28.1億元,儲備金相當於47個月營運開支,遠超教育局所建議的4個月。學校單在2023/2024年度,盈餘已達2.91億元,過去五年累積盈餘近8億元,惟獎學金比例卻低於政府要求。
路德會斥校方未獲其同意便興建室內高爾夫球場、舞蹈室、攀岩牆等豪華設施,在擁有巨額資產的情況下五年間募款逾1.12億元。路德會認為校方應由路德會成員擔任校長,不得出售債券,應以慈善方式營運,盈餘應用於拓展教育機會,每周需舉行基督教崇拜、提供足夠獎學金等。
教育局:確保學生不受影響
教育局發言人回覆表示,「教育局一直監察全港學校(包括國際學校)的管治和運作情況,首要關注學校的學與教質素和學生福祉。教育局一直有就此事與學校和相關人士溝通,並會繼續密切關注事態發展,確保學校運作和學生利益不受影響。由於法律程序正在進行,教育局現階段不作評論。」案件編號:HCA170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