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考驗盛事經濟 戶外演唱會雨季恐大減

更新時間:03:00 2025-09-08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9-08 HKT

  極端天氣對盛事的影響呈現「常態化」。一連四日的「香港國際熱氣球節」在煞科日遇上颱風「塔巴」,全日活動被逼取消。而早於7月颱風「韋帕」襲港期間,書展亦被逼「七日變六日」,歌手陳慧琳的第8場紅館個唱亦要延期。有演唱會製作人向《星島》坦言,現已不會冒險在雨季舉辦戶外演唱會,惟即使在室內場地如紅館開個唱,若遇上極端天氣也有機會取消,「主辦方也需蒙受至少近200萬元損失」。

今夏受氣候干擾活動不止一例。天文台在7月29日至8月14日已連發5次「黑雨」,創下史上新高;其中8月5日更掛「黑雨」逾11小時。翻查會展數據,「韋帕」襲港期間便有3個活動要暫停或延長開放時間;而8月5日更有9個活動受黑雨影響,當中1個要取消,1個要改期。康文署亦謂,在香港體育館及伊利沙伯體育館表演場地,今年便有3項活動因惡劣天氣要取消或延期。
  資深演唱會製作人蕭潮順直言,因取消活動損失驚人,已不敢在雨季辦戶外演唱會,僅在11月至1月期間才「夠膽博」。選擇場地亦取決於目標受眾,「如日韓偶像粉絲年輕,值博空間較大,下雨都會來;但汪明荃等老牌歌手,因觀眾群集中在60、70歲,一下雨已無意欲戶外睇騷」。他又透露,紅館等場地即使不計場租,因要安排人手退款,若活動當日取消亦要照付舞台工程、燈光、樂手及舞蹈員等工作人員薪酬費用,變相是「雙重損失」,「且市面保險未能完全覆蓋極端天氣造成的損失,業界如同賭運氣」。
  為挽回損失,今年不少展覽亦透過延長營業「止蝕」,如7月書展在停開1日後改為「朝9晚11」爭取客源,8月美食博覽在開幕日因黑雨延遲開放,其後3日展期便「補時1小時」延後閉館。
演唱會取消最少蝕近200萬
  匯眾展覽服務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湯錦成表示,主辦方有責任採取合適措施,包括預留人手等以減低極端天氣影響,而延長開放時間可彌補部分損失,「會展一般會配合,每日多開一兩個鐘,絕大部分情況不會另外收費,主辦單位亦不再向參展商收費」。
搭建商須預留3成人手重開展覽
  湯錦成補充,極端天氣、戰爭、騷亂等都屬「不可抗力」事件,一般不受保險保障,「若然受保,都必然是附加條件,保費會貴很多」。
  建同展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陳誠豐表示,搭建商負責替主辦方搭建攤位及提供設備,在極端天氣下角色更被動,「主辦方說要繼續展覽,我們蝕都要繼續做。若天氣好轉可重開,需即時預留多三成人手,盡快恢復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