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科技城古墓群古蹟辦研價值
發佈時間:03:00 2025-08-28 HKT

新田科技城項目範圍內日前發現疑似明代古墓群,部分墓碑刻有「皇明崇禎拾年」字樣,即立於1637年;有學者推斷為明朝時期所立。發展局回覆《星島》查詢指,古物古蹟辦事處已進行實地視察及照片記錄,現正審視相關資料,研究該墓群的歷史價值,待古蹟辦完成研究後,將與土木工程拓展署商討合適安排或緩解措施。有議員建議發展局可與文體旅局合作,共同策劃這項保育工作。
發展局表示,地政總署自2024年起,於每年清明及重陽節前在墓群張貼告示,通知墳墓後人聯絡地政總署。而墓群後人已與地政總署聯絡,同時龍躍頭原居民代表亦有與地政總署接洽,協調安排。地政總署會與古蹟辦和土拓署緊密聯繫,與後人的商議將視乎古蹟辦的研究,及其與土拓署的討論結果。
墓群後人已與地政總署聯絡
翻查新田科技城分區大綱圖,墓地位置與擬議道路重疊,旁邊是一幅約2.2公頃住宅用地。根據土拓署網頁,新田科技城第一期首階段土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在去年12月31日展開,預計2027年完成。該項目包括土地平整及土地勘測、興建道路、行人路、排水渠及污水系統等工程。元朗市中心及鄉郊東分區委員會委員、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委員莊展銘透露,據他了解,該古墓群過去一直有後人前往祭祖,「這些後人每年都會去祭祖,一年約兩次。」
本身是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委員的民建聯議員梁熙表示,不論是過去李鄭屋古墓的發掘工作,還是近年宋皇臺站建設時的考古發現,相信特區政府均有豐富的文物保育經驗,能在保護文物與發展之間取得一個合適的平衡,不太擔心今次古墓群的發現會影響項目的發展進度。他舉例,港鐵於宋皇臺站內設立的「聖山遺粹」展覽,讓車站成為「鐵路上的文物館」,就是一項別出心裁的嘗試,讓文物更接近公眾,亦可豐富地區的文化底蘊,「絕對是求之不得的瑰寶」。他期望發展局可參考相關安排,與文體旅局有所合作,共同策劃這項保育的工作。
尚海龍形容:開心「小迂迴」
另一名立法會議員尚海龍認為,今次古墓群發現是新田科技城發展過程中,一個開心的「小迂迴」,當前需要先將古墓群範圍及周邊保護起來,透過古蹟辦組織專家鑒定年代及判定可能的地下地上文物價值,按照法律法規辦事。若古墓群在科技城發展的總面積中佔比不算太大,建議微調發展方案,讓保育與發展創科齊頭並進。他指:「倘若古墓群地下文物佔地面積較大,則需要發展局再選擇周邊地塊,補上創科發展土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