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語|恆常檢討政策 引入真正高才
發佈時間:03:00 2025-08-23 HKT

輸入人才再成熱門話題,社會開始擔憂「假人才」泛濫,在「借殼辦學」事件後,市民擔憂大量移民經各種途徑湧入,引入人才可說是硬幣的兩面,一方面補充人才庫加入年輕人口,但另一方面令醫療、住屋需求增加,如何取得平衡頗考工夫,就近期所見,特區政府也算反應迅速,及時處理問題,長遠而言,當局須經常檢討政策,因應時勢作適當調整。
較多人討論的是「高才通」計劃,因為申請「高才通」簽證時不要求在港已有人聘請,引發「考試移民」問題,高才通父母安排子女自修,報考中學文憑試,再入讀本港大學,分薄本地生入讀的機會,而高才父母則無意來港發展。
至今年2月底,獲准來香港的18歲以下「人才」子女逾13萬人,這有可能潛藏社會矛盾隱患,於是當局宣佈2028/29學年開始,人才簽證子女須居港兩年,才能申請本港大學資助學位,但不良中介乘機在內地違規招生,聲稱保證報考中學文憑試,利用內地家長在政策改變前,盡快送子女參加考試的焦慮心理,推出「新服務」斂財。
個人覺得,教育局這次反應頗為迅速,馬上下令涉事中學停辦,更成立專責「突擊巡查小組」針對高風險學校作全面核查,並與內地相關部門建立情報互通機制,相信可發揮阻嚇作用 ; 另一涉雙重學籍的一諾中學學生,雖然在國際物理奧林匹克大賽中獲金獎,但已因雙重學籍不獲參賽及培訓資格,反映在現有監管機制下,已可以處理這些問題。
現在的高才通制度,其實措施堵塞大量移民湧入的漏洞,高才通第一次簽證不要求申請人先有工作,但兩三年後續簽,就要找匹配工作或創業,及只有一次機會,不可重複申請,因此,大量沒有匹配職位又沒有投資的人長期留港的情況該不會發生。
至目前為止,「高才通」對香港的作用是正面多於負面,為香港帶來每年340億港元的經濟價值,即使如一些「小紅書」貼文所講,申請高才只為了便利來港觀賞演唱會或消費旅遊,對香港消費市場也有貢獻,據當局披露的數據,「高才通」續簽率54%,細看續簽分類中,續簽率最高是A類(過去一年年薪達250萬元),續簽率77%,B類(擁有全球百強大學學士學位、過去5年有至少3年工作經驗)續簽率50%,C類(全球百強大學畢業未滿5年、工作經驗少於3年)續簽率最低,僅40%。這54%的續簽人士中,已有一定工作經驗的高收入人士,續簽比例最高,成績其實不俗。
然而,特區政府也要解答社會提出的疑問,包括放棄續簽的高才,其子女是否需要退學,當局也要經常審視引入人才計劃,制訂各行業人才配額,及迅速堵塞漏洞,引入真正的高才。
陳健平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