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菡「以數據說話」 高才通續簽率逾半
發佈時間:03:00 2025-08-16 HKT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梁振英近日連番質疑政府的「搶人才」計劃,指絕大多數人才家庭無落戶香港,僅拿身份證後全家返回內地。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日繼續隔空「以數據說話」,指高才通計劃續簽情況理想,為香港帶來實質貢獻,截至上月底,共有13678名高才簽證到期,當中有7394人申請續期,續簽率達54%;若加上提前遞交的續簽申請,期內共有9699宗續簽申請,局方已處理當中的9044宗,其中8511宗獲批,續簽獲批率達94%。他形容,搶人才計劃方向正確,雖然細節或需優化,但將會繼續推行,強調續簽流程會嚴格把關,獲高才通簽證並不等於擁有永居權。
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於2022年起推行,去年底起處理續簽申請。勞福局指,截至今年7月底,共收到近14萬宗申請,當中11萬宗獲批,逾9萬名高才抵港。孫玉菡表示,目前大約每兩位高才,便有一位成功續簽留港,合乎預期,重申高端人才政策是「雙互選擇」過程,不能強求,人才在港兩年亦要消費,留不住他們「都無蝕底」。
主要為商貿金融創新科技
被問到梁振英近日連番批評人才計劃,孫玉菡回應指,自己只想用數字說話,強調本港勞動人口高峰是2018年,及後一直萎縮,面對未來龐大的人才缺口,引入人才是香港未來大方向,「令香港更有競爭力」。現時,高才通續簽成功者的月薪中位數約為4萬元,其中約四分之一月薪達8萬元,約一成達12萬元,最高的1%更達30萬元,政府認為他們將成為本港額外的納稅人,為本港經濟注入實質動力,「尤其是高收入人才的消費力及稅收貢獻,相信會更高。」
孫續謂,續簽高才主要集中從事商業及貿易,佔23%、金融服務業有19%,以及創新科技領域有17%,為香港的關鍵產業注入生力軍。高才的加入不但提升行業競爭力,更促進知識轉移與創新發展,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及創新科技中心的地位。
53%年齡為40歲或以下
年齡方面,53%獲批續簽的高才為40歲或以下,正值事業發展黃金階段;約一半的成功續簽者有為其配偶及/或子女申請受養人簽證,平均每位申請人攜同約1.7名子女來港。另外,政府之前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約三分二成功續簽者,聲稱香港是慣常居住地,其中70%聲稱租屋、13%買樓,剩下的住酒店或由僱主提供住所。同時,有28%成功續簽者稱配偶在港有工作,工資中位數約3萬元;37%子女在港讀書,45%計劃把子女送來香港讀書。
孫玉菡強調,透過「高才通」成功拿到簽證只是邁向永居的第一步,高才一般還要經過兩次續簽「過兩關」。他重申,通過人才計劃成為香港永久居民是個非常嚴謹的考驗,若有人做到,必定是對香港經濟、社會有好大貢獻,「我們應該珍惜」。
對於高才子女來港讀書「搶資源」的說法,孫玉菡強調,本港生育率本就低迷,學生數目更比以前少,「一班收25個學生或收28個學生,都一樣係一個老師,反而高才子女在港讀書買校服、補習等,都會帶來經濟活動。」至於有高才在港產子,子女一出生便是永久居民,他指計劃實施至今約兩年,沒有看見本港生育率有明顯改善,不應視之為漏洞。至於輸入人才造成醫療開支,他指用最多公共醫療服務的年齡層主要是長者,高才及其子女較年輕,需要的醫療服務的相對較少,「加上如果係高收入人士,好多都會找私營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