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AI代替不了道德靈魂 人們須喚醒良知
更新時間:03:00 2025-08-13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8-13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8-13 HKT

香港哲學紫荊論壇吸引眾多國際知名哲學學者參加,包括哈佛大學研究教授、美國人文科學院院士杜維明,華威大學的史蒂夫•富勒,及羅馬尼亞科學院副院長米爾怡•杜米特魯。
杜維明致力於東西方文明對話與儒家思想的現代轉化,是享譽世界的哲學領袖人物,惟因身體抱恙無法親臨現場,他特意為今次論壇錄製視頻演講,題目為《學做人:從修身到大同的人文關懷》。
杜維明提到未來科技與精神人文的命運交匯要以良知為引,他表示,人工智能(AI)的誕生,生命科學的突破、宇宙的探索,新能源的開發,都標誌着人類進入前所未有的技術文明時代。在新技術奇跡的背後,也潛伏着身份認同矛盾,意義虛無的精神危機,因此需要構建新的人與AI之間的道德倫理及法規。
英教授:人類需重新思考創造力
杜維明指出,AI能超越人的知識存量、思維能力、勞動功能。但它代替不了人的道德、靈魂、非理性感情、創造性的靈感衝動等等。在此背景之下,人們必須重新喚醒「良知」這一儒家核心概念,他指「良知」不僅是道德判斷的起點,更是人通向天道的門戶。沒有這種天命意識,人類即使掌握無限技術,也可能失落自身存在的意義。
英國華威大學教授史蒂夫•富勒分享了如何在全球化的人工智能時代確保人類創造力,他表示,儘管有人擔心人工智能剝奪了人類的創造力,但他認為人工智能實際上教會了人們關於創造力的本質,並且人類需要重新思考創造力。
羅馬尼亞科學院副院長米爾怡•杜米特魯就跨文化語境中的哲學作出分享,就跨文化語境中的差異與身份認同問題及歐洲哲學與中國哲學在倫理學和邏輯學方面的一些趨同之處做出了探討。
最Hit
尖沙咀四星酒店再推$66/位起自助餐!再臨閣加碼低至1折 任食龍蝦/西冷/鮑魚/Häagen-Dazs
2025-08-12 19:08 HKT
大家樂全新長者著數優惠!早午茶晚市減高達$10 免費送粥/通粉/湯/油菜 再推$22起雞翼雞髀餐
2025-08-12 12:30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