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建會倡百元印花稅樓價擴至600萬

更新時間:03:00 2025-08-12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8-12 HKT

  特首李家超將於下月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可靠消息透露,地產建設商會已就現行樓市措施,向政府遞交建議,其中2項包括進一步放寬投資移民買港樓限制,容許將所購住宅價值計入投資額度,上限為2000萬元。此外,建議將百元印花稅徵收門檻,放寬至樓價600萬元或以下住宅物業,業界普遍認為若建議落實勢進一步激活樓市交投。
政府於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容許投資移民可購買5000萬元或以上住宅物業,計入投資額度上限為1000萬元,然而業界普遍認為門檻太高,導致政策欠缺吸引力。
  消息人士透露,地建會建議政府進一步放寬有關限制,容許將所購住宅價值計入投資額度,上限為2000萬元,即無論購買3000萬、4000萬或5000萬元住宅,計入投資額度最高均為2000萬元。
  與此同時,今年2月底政府發表《財政預算案》時,宣布放寬百元印花稅徵收門檻,由300萬元或以下住宅,放寬至400萬元或以下,刺激細價樓交投急增,不少買家為首次置業人士,最新地建會建議進一步放寬至600萬元或以下住宅。
可為住宅市場注入新動力
  立法會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認為,政府放寬投資移民對住宅物業的投資限制,可以讓他們更靈活運用資金,並且可為本地住宅市場注入新動力;假如將百元印花稅適用樓價放寬至600萬元,將帶動成交量,令樓市進一步平穩發展。
  恒基物業代理營業(一)部總經理林達民表示,現時投資移民購買住宅的門檻太高,反觀港人移民至海外,購買物業的投資金額不會如此高昂,政府應調低至2000萬元較為恰當,此舉將有助帶動2000萬元或以上住宅的交投。
  會德豐地產副主席兼常務董事黃光耀表示,放寬投資移民購買住宅門檻,能增強本港物業對內地及海外高淨值人才、投資者的吸引力,影響正面,又說近年政府從多方面積極吸納人才,除提供適合的人才入境計劃、工作崗位外,創造安居樂業的大環境屬一大誘因,有助更多國際高端人才落戶香港。
  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政府放寬投資移民買港樓限制,有望增加需求,對樓市影響正面,尤其是本港住宅樓價已較高位回落近30%,同時投資「磚頭」比買股票或基金等更穩陣,對投資移民更具吸引力,然而重點是能否因此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為本港經濟帶來動力。至於放寬百元印花稅徵收門檻,他認為降低置業成本有望帶動交投增加,但物業印花稅屬政府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相信政府未必會應允。
現時要購5000萬樓門檻太高
  華坊諮詢評估資深董事梁沛泓表示,本港商用物業走勢未明朗,對個人投資移民者而言,仍有較高風險,所以放寬住宅的投資限制會有幫助,而現時要購入5000萬元或以上物業才合資格,屬超乎一般投資移民者的預算,相信有調整空間。此外,若放寬百元印花稅微收門檻至600萬元或以下住宅,將有助推高400萬元至600萬元住宅成交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