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礙滅蚊基孔肯雅熱風險增

更新時間:03:00 2025-08-06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8-06 HKT

  連日暴雨下,基孔肯雅熱傳播風險更高。食環署昨透露,因大雨頻繁或令殺蟲劑被沖走,待大雨減退後要再跟進滅蚊。有立法會議員反映,暴雨後巡區即見有兒童遊樂場變成「小池塘」,更有蚊飛出,擔心積水易滋生蚊蟲。有傳染病專家亦言,內地及香港近日連場暴雨,積水有機會增加蚊媒疾病傳播。多名市民昨夜亦在政府網上講座中,關注防蚊攻略;專家指因白紋伊蚊的活躍時間為「日出後2小時」及「日落前2小時」,市民可避免在相關時段外出遊玩「避蚊」。
廣東多地近日連環爆發基孔肯雅熱個案,本港在上周六亦錄得今年首宗輸入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昨提醒,雨季下要小心蚊傳疾病,除基孔肯雅熱,作為媒介的白紋伊蚊亦可傳播登革熱,「今年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及越南已錄得逾2萬宗登革熱個案,新加坡亦有逾3000宗,廣東省也有308宗本地感染病例;市民若曾到受影響地區後,出現發燒、關節痛或皮疹等症狀,便應盡快求醫」。
積水加劇蚊媒疾病傳播
  而暴雨亦影響本地防蚊工作。立法會議員陳凱欣昨在社交平台分享,昨雨後到深水埗巡視時,發現荔枝角公園遊樂場因水浸變成「小池塘」,且見到有蚊飛過,擔心雨後積水更容易滋生蚊蟲,促請政府要主動清理。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認同,雨後積水變多,確會增加蚊媒疾病傳播,「尤其是深圳等鄰近的內地城市亦是天雨連綿,也可能加劇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傳開」。
  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霍明茵昨亦於電台節目指,按過去經驗,本港蚊患指數在每年6至9月進入高峰期,觀察到今年蚊患指數雖略低於過去2年,惟近日連場暴雨對滅蚊工作有一定影響,因大雨會沖走早前噴灑的殺蟲水藥劑,故要待雨後才可繼續工作。
食署:大雨沖走殺蟲水藥劑
  衞生防護中心昨晚亦聯同食環署辦網上講座,解答市民對蚊患的疑慮;截至昨晚十時許,累計觀看次數達2307次。
  霍明茵在講座中指,上月起已加強全港控蚊措施,且在確診個案的住所附近250米範圍內進行針對性滅蚊,「暴雨引發的積水亦易滋生蚊蟲,尤其是白紋伊蚊能在面積細小的水面滋生,或在排水明渠產卵,故一定要盡快清除及疏通積水」。
  有市民則反映愛在街頭健身,關注除噴蚊怕水外的防護措施。霍明茵教路,白紋伊蚊在日出後2小時,及日落前2小時最活躍,市民可避免在該時段進行戶外活動,且要盡量穿着淺色的長袖上衣及長褲,外露的皮膚和衣物也可噴上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蟲驅避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