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資料庫今起試行近萬人受惠

更新時間:03:00 2025-07-14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7-14 HKT

  「高風險照顧者資料庫」試點計劃今起實施,領取低收入津貼的照顧者一旦入院,醫管局將會通報社署,由署方跟進被照顧者的情況。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稱,期望計劃日後可再擴大,以覆蓋正領取社署轄下其他津貼的過百萬名長者,尤其是「雙老戶」。有關愛隊成員及社福界人士向《星島》指支持計劃推行,讚稱做法具針對性,且可精準支援隱蔽及有需要的長者戶;惟他們擔心,試點規模仍較小,難覆蓋有需要的照顧者,且社署掌握的照顧者名單亦有限,倡未來在提供上門服務時可一併進行評估,以掌握社區內長遠的照顧需要。 
本港人口正急劇老化,「以老護老」的情況日漸普遍,近年更不時發生「照顧者悲歌」,如去年8月便有六旬男子在觀塘寓所意外暈倒身故,致其八旬的臥床母親亦因缺乏照顧而死;本月初深水埗亦爆出雙屍命案,案中男死者疑因須長期照顧智障姐姐,不堪生活壓力在寓所雙雙燒炭輕生。
留院即通報提供援助
  為加強支援照顧者,政府今起啟動「高風險照顧者資料庫」試點計劃。孫玉菡昨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表示,由本周一起,醫管局在每日早上約9時會向社署提供領取低收入津貼的照顧者入院名單,由社署派員上門或致電,了解被照顧者的需要,以安排送飯、暫託等服務,但不會額外收費。他指,預計首階段有8000至9000人受惠,又強調會酌情處理,向相關人士維持經濟援助,「不會因為(入院導致)照顧時數不足,而扣減照顧者原有的津貼」。
  孫玉菡又謂,通過新機制,社署只需識別被照顧者的身份和地址,便可派員跟進,「過程中毋須知道照顧者的病歷、住院日數等私隱」。他透露,勞福局近日亦已完成資料庫技術上的互通,設計上也有徵詢私隱專員意見,已考慮到相關私隱問題。
  被問及本港現有170萬名年滿65歲或以上長者,計劃何時可做到全面覆蓋?孫玉菡回應指,相關年齡組別中有四分三人,目前正領取社署不同類別的福利津貼,包括綜援、生果金等,期望未來可將當中的「雙老戶」納入資料庫中,「將保護網越織越密」。至於目標時間表,他坦言「這一刻沒有確實答案,但我是很心急的」。孫續指,希望試點計劃可運作順利,令局方可確認流程的設計、資訊的互通等範疇均符合預設要求,並能如期做到後續的照顧服務,又謂雖然未能「一步到位」,但亦期望可逐步擴大資料庫至覆蓋全社會,「希望真的做到走在悲劇前」。
與關愛隊聯手探訪兩區長者
  另外,政府亦與關愛隊聯手,在未來一兩周會先在觀塘及沙田區試行安排上門探訪公屋內的獨居長者及雙老住戶;若進展順利將擴展至其他地區。身兼觀塘區關愛隊成員的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指,通過上門探訪可進一步完善「照顧者名單」,「目前不少照顧者未做登記或領取政府津貼,令社署掌握的照顧者名單並不全面,難以有效識別及支援潛在高風險個案,而關愛隊則可憑社區網絡,主動發掘未被察覺的隱形需求,及早轉介有需要個案予社署」。
  顏汶羽又謂,試點計劃下的動態資料通報機制,也可改善這一痛點,意義重要,「當照顧者因病入院,社署可加快收到醫管局通報,以部署支援措施,能提升介入個案的效率」。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則指,目前試點計劃覆蓋範圍太小,應將計劃盡快擴展至領取綜援、長者生活津貼及生果金的照顧者,以便真正有需要人士均能獲得支援,「社署平日做上門服務時,也可安排專業人士同時進行評估,以了解長者戶的長遠照顧需要,及早提供介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