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語|走塑宜按部就班
發佈時間:03:00 2025-07-12 HKT

特區政府走塑政策推行滿一年,第二階段原定今年推行,基於現在的經營環境,當局推行相關政策取態十分審慎,這是體察民情、負責任的態度,我贊成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所說,待代替產品成熟後才推行政策,與此同時,各方也要為推出第二階段準備,畢竟國家不會改變減碳目標或減慢步伐,香港必須跟隨,仍有「死線」要達到。
第一階段主要是禁用塑膠餐具、飲管,第二階段涵蓋更多即棄塑膠產品,例如外賣的食物容器、杯蓋、膠杯等,業界和評論都認為,這將是全面走塑最困難的一環,液體食物、湯難以用紙盒盛載,分隔湯和麵的外賣盒未有理想替代品,紙製杯蓋也容易變軟。看新聞有燒味餐廳吐苦水,說以前用發泡膠外賣餐盒,禁用後用透明膠盒,成本約七角多一個,未來轉其他物料成本可能超過一元。
北上消費潮下食肆經營困難,本周初在金鐘經營多年的名都酒樓也宣布結業,飲食業正面臨市民消費轉型的挑戰,相信今年內情況也不會明顯好轉,現在確實非推行第二階段的合適時機。謝局長稱,未來一兩個月會推試驗計劃,與飲食業界及環保餐具生產商試用環保飯盒、湯碗等,之後再作改進,找到合適代替品,才會推行第二階段。
回顧實行首階段時,初期也有不少挑戰,食肆抱怨成本加重,不少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載浸爛了的紙匙羮和紙飲管,不過後來隨着政策推行,非塑膠餐具和飲管成本越來越便宜,而市民減廢意識也越來越強,減少使用外賣餐具,其中3成食肆不再提供外賣餐具,當局料每年減少6000萬套膠餐具。一年下來當局只收到159宗食肆違規投訴,絕大部分在人員提醒後即改進,最終僅發出27張定額罰款通知書,數量其實十分小。此刻大家覺得紙湯碗不可能,情況有點像第一階段紙匙羮不可能,但首階段最終成功克復了這挑戰,我相信最終會有合適外賣盛載器皿代替現在的塑膠盒。
事實上,當局的期望是市民自攜器皿,如同當初禁塑膠餐具,是希望市民養成自備餐具的習慣,最初大感不便,但最後也多了市民隨身自攜餐具,近八成的顧客已不再要外賣餐具,自攜餐盒挑戰確比較大,不過我相信合適的產品早晚會出現,而且很多事情都是習慣,當越來越多人願為環境出一分力,自攜餐盒,就會形成風氣,食肆也可省下外賣盒的成本。
現在經濟環境不算好,推行新政策確不能操之過急,因此當局現在的取態和步伐是合適的,期望市民也培養減廢意識,習慣外賣時自備容器,畢竟長遠而言,要避免垃圾圍城,必須源頭減廢,而且香港也有響應國家減碳目標的任務。
陳健平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