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靜脈注射機構疑違法

更新時間:03:00 2025-06-10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6-10 HKT

  醫學美容近年大行其道,不少美容機構更為客人靜脈注射美容產品,如「美白針」等,惟《星島》發現,有美容機構公然表示由「專業吊針人員」進行注射程序,而非由註冊醫生負責。衞生署表示,注射應由註冊醫生進行,否則有機會觸犯條例。有醫療界議員表示,靜脈注射風險大,盼衞生署加強公眾教育,讓市民避免接受危險的醫療程序。

不少美容機構在社交平台貼文,指美容針的主要成分為維他命B、維他命C、生物素及穀胱甘肽等,記者以顧客身份向數間美容機構查詢,有機構表示,註冊醫生會對客人進行血壓測試,血含氧量測試和量度體溫等檢查,惟注射程序交由「專業吊針人員」操作。記者追問人員是否註冊護士,對方不置可否,只稱「吊針員是曾接受專門的培訓,專注於進行靜脈注射及吊針」;亦有機構表示會有持牌醫生在場,注射則由持牌護士進行。
  衞生署回覆《星島》查詢時表示,政府成立的私營醫療機構規管檢討導委員會,已於2013年接納其轄下區分醫療程序和美容服務工作小組呈交的報告,涉及注射的程序只應由註冊醫生進行。任何人士如非註冊醫生,便不應施行上述程序,否則可能因觸犯《醫生註冊條例》(第161章)而被檢控。
衞署:須由註冊醫生進行
  署方又指,有既定機制監察市場上銷售的藥物,在收到投訴後會作出跟進,當發現有懷疑違反藥物相關法例的情況,署方會即時展開調查,需要時亦會把個案轉介相關執法部門,或與其他執法部門展開聯合行動,如發現任何違規行為,定會依法處理。
議員指風險大  或致中風心臟病
  醫療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表示,靜脈注射美容產品,是將外界物質注射進入體內,改變人的生理及化學狀態,認為是一種「醫療行為」,惟法律上未作出清晰定義。他表示,靜脈注射是一個高風險步驟,若不小心注射了細菌、粒子等物質,有機會引發中風、心臟病、肺動脈阻塞,甚至致命。他認為,靜脈注射可由註冊醫生或註冊護士施行,但注射決定,必須由註冊醫生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