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逾半病人非危急 醫管局擬調整收費減濫用

更新時間:03:00 2025-03-20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3-20 HKT

  公營醫療收費檢討快將公布,據悉當局擬在急症室實施兩級制收費,即危殆及危急者免費,但其餘3類病人收費將提升至與私家診所水平相若。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黃立已向《星島》表示,去年全港急症室的「首次就診總人次」高達200萬,當中屬「次緊急」和「非緊急」的第4、5類患者便佔55%,耗用大量醫護資源。他指,醫管局原本目標是令屬「緊急」的第3類病人在半小時內獲得診治,但現時達標率僅75%,冀未來調整收費後,可引導病人正確使用醫療服務。
收費與私家診所相若
  現時18間公院設有急症室服務,並由分流護士按病情將病人分作5類診治。翻查醫管局年報,2020年後急症室中第4、5類患者的首次求診人次一直呈升勢,但佔整體比例維持在55%左右。黃立己指,對上一次調整急症室收費已是2017年6月,當中每次診症費由100元加至180元,翌年急症室病人數目即下降約5%,當中大部分是第4、5類患者,佔比其後亦未再回升。他又透露自推出「急症室特別退款安排」後,去年聖誕及今年新年「紅日」期間,已錄得6288宗申請退款個案,佔整體求診人次約1.6%,當中99%正是第4、5類病人。
  對坊間擔心實施「兩級制」會增醫患糾紛,醫管局急症科統籌委員會主席蕭粵中表示,急症室有清晰的分流指引,按照病人病情、維生指數等進行分流;若病人病情出現變化,護士按照情況有機會更改病人分類。
  不過,2017年加價後第4、5類病人平均輪候時間卻由2015年的110分鐘和129分鐘,上升至去年的167分鐘和190分鐘。蕭粵中指因急症室提供的醫療程序日趨多元化及複雜,造成優次較後的第4、5類病人等候時間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