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怡醫院創新研發 引領香港醫療新未來

更新時間:03:00 2025-02-28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2-28 HKT

  面對人口老齡化及日益增加的醫療需求,香港的醫療體系極需創新與改革。港怡醫院近年積極探索多元發展路徑,並將高端科技作為主要驅動力。其執行總裁曾慶亷(Kenneth)表示,未來的醫療市場將依賴創新研發及先進技術的有效應用,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應對挑戰。港怡亦致力與大灣區醫療機構合作,透過資源共享與技術交流,推動整體醫療水平的提升,為患者提供全面而優質的醫療服務。 


曾慶亷醫生是現任港怡醫院執行總裁及IHH醫療(北亞洲)首席執行官,擁有深厚的醫學知識及豐富的醫療管理經驗。回顧他在伊利沙伯醫院近20年的職業生涯,曾醫生表示該段歷程深具意義,尤其是2003年爆發的沙士(SARS)疫情,成為他職涯中的重大轉捩點。
沙士成就管理生涯轉捩點
  在SARS期間,許多醫護人員不幸被感染,甚至喪命。儘管社會各界積極捐款支持,醫院在保障員工職業安全與健康方面卻顯得不足,遂選擇部分醫生進修相關課程。曾醫生因此被推薦攻讀職業醫學碩士。學成後,他開始同時擔任醫生和管理人員,致力於改善內部溝通與支持系統,以更好地幫助員工。SARS過後,面對頻繁的醫療事故,各醫院逐漸意識到病人安全的重要性,並建立專注病人安全的團隊。曾醫生隨後調任醫管局總辦事處,參與多個醫院發展項目,包括重建瑪麗醫院和興建啟德新急症醫院等,促使他在醫療管理領域不斷發展。
  2019年,曾醫生從公營醫院轉任港怡醫院的營運總監。港怡醫院成立時,香港已有20年未興建新醫院,故希望招攬具備管理和醫療服務發展經驗的人才。雖然港怡醫院剛開業2年多,而且管理架構良好,但曾醫生坦言,仍面臨不少挑戰,「在公營醫院時不須擔心資源,但在私家醫院則需考量盈利和資金,以維持營運。」
推動醫療研究與教學醫院體系
  談到香港醫療體系當前的困局,曾醫生強調,自新冠疫情以來,香港的醫療體系面臨「危機感」,例如香港捐肺者稀缺,導致手術機會減少,影響醫生培訓。他認為,香港需要明確未來的醫療發展方向,並提到政府積極推動生物醫學發展,包括計劃建立新的醫學院。港怡醫院正朝着研究方向發展,致力提供多專科的醫療服務和教學。
醫療範式轉移  AI技術提升病人照顧
  作為香港大學醫療系統的首間私營全方位教學醫院,港怡醫院為醫學生提供臨床培訓和教學場地,港大的教授團隊亦會在港怡為病人提供服務。目前港怡醫院與香港大學的培訓合作涵蓋不同專科,其中最主要的包括深切治療和急症兩個專科,以及家庭醫學也是發展中的重要領域。曾醫生表示,「這種教學、研究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模式,有助於提高醫院的整體水平,並為醫療教育和研究帶來突破。」他指,未來的目標是建立類似於美國梅奧診所(Mayo Clinic)和麻省總醫院的私營教學醫院體系。
  港怡醫院於去年9月啟用臨床試驗中心,旨在為臨床研究提供創新研發平台。該中心由港怡醫院與香港大學共同管理,並遵循國際標準進行所有研究。目前,河套區的臨床試驗中心也由港大運營,港怡醫院與港大持續緊密合作,推動醫療服務和創新研究。
開創醫療旅遊營運新局
  曾醫生指,香港的醫療水準已達新高度,是推動尖端醫療的最佳時機。自臨床試驗中心開設以來,已吸引多間藥廠在癌症研究及藥物試驗上的合作。他認為,未來醫療將經歷範式轉移,「重點在於人性化接觸與人工智能(AI)技術的有效結合,以提供更全面的病人照顧。」雖然許多人對AI存在質疑,擔心其無法取代真人的關懷,但曾醫生強調,AI應成為輔助醫療的合作夥伴,而非替代者,「假設目前醫生對病人的診症時間為4分鐘,未來這一時間可能不變,但AI將協助處理大量數據,讓醫生專注於關鍵診療工作。有關合作模式將提升療程體驗,最終為病人提供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談及港怡醫院的未來發展計劃,曾醫生表示,將專注於推行「醫療旅遊」(medical tourism)概念。他提到,該構想看似簡單,實際涉及多個複雜層面,在全球醫療旅遊服務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香港的醫療體系可以借鑒新加坡和泰國等國際醫療中心的成功模式,專注提升自身的醫療旅遊服務,以吸引來自大灣區及其他地區的患者。他解釋,大灣區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儘管該些城市的醫療水準持續改善,但仍有提升空間,相對而言,香港大學擁有百年以上的醫療教育歷史,培養出的醫生為香港的醫療水準奠定了堅實基礎,因此,香港在吸引外來人才、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及促進醫療旅遊方面,仍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遵循醫療管理守則  提供高質量服務
  訪問中,曾醫生強調醫療管理架構對確保服務質量的重要性。他分享了一個案例,有病人堅持在港怡醫院接受手術,但其主診醫生未曾在港怡進行過該項手術,當該醫生申請在港怡進行手術時,負責評核醫生資歷的港大團隊告知,院內並無其進行該手術的紀錄。
  為解決該問題,醫生按要求提供證明,並遵循醫院相關的醫生評核流程。事件凸顯了港怡醫院對醫療管理架構及醫療標準的重視,儘管或有醫生認為相關規定繁瑣,但曾醫生自豪地表示,所有在港怡執業的醫生均必須通過港大為醫院訂下的標準,以確保醫療質量的高水準,這也是他對港怡醫療質量的信心所在。
愛人如己 心靈滿足
  在醫療行業中,醫護人員的工作充滿挑戰與奉獻。曾醫生指,醫護人員的工作雖然辛苦,但患者及其家人的道謝,為團隊帶來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心靈滿足。每當患者康復後表達感謝,均讓他倍感欣慰。曾醫生以「愛人如己」勉勵所有醫護人員,保持對人的關懷,平和應對抱怨。他指,醫療工作是對人性和生命的深刻理解,惟有謙虛,才能走得更遠,幫助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