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士MiC技術破公屋落成紀錄

更新時間:03:00 2025-10-28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0-28 HKT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2026至27年度起的5年,整體公營房屋建屋量(包括3萬個簡約公屋)將達18.9萬個單位。有份興建簡約公屋的其士集團主席郭海生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簡約公屋建設運用了其士「全組裝合成」(MiC)建築方案,不但打破建築署的落成速度紀錄,在17.5個月即交付樓宇,更能讓劏房住戶盡早以相宜租金上樓,享有舒適的居住環境。想起交樓情景,他笑言,「我親眼見證住戶領鎖匙後的喜悅,他們開心我也開心,負責項目同事也感到自豪」。

適逢其士集團成立55周年,郭海生分享,從代理電梯及機電工程起步,集團已逐漸發展成建築、酒店、保險、科技及健康護理等領域具備影響力的公司。他憶述,當年在已故其士集團創辦人周亦卿帶領下,秉持誠信與堅毅,從一開始只有10位員工,在尖沙咀星光行租用一間小辦公室起步,現在已發展成全球團隊人數多達8000人、業務遍及8國的上市企業。
其士成立55年 由10位員工做起
  對於香港目前步入轉型期,其士集團副主席周維正認為誠信與人才是集團能持續向前發展的核心,多年來集團希望與商業夥伴建立的,是一個可靠互信的企業商譽;世界雖瞬息萬變,但對誠信的堅守是不能改變。他亦坦言面臨不少市場挑戰,若要在逆境中站穩腳跟,必須不斷創新求變、與時並進,並重視人才培育。他分享,集團透過穩健且多元的業務布局及財務管理,支持公司開拓多元業務,包括依靠建築工程、收租物業提供穩定現金流,進軍具備潛力的新領域如冷鏈物業、醫療保健、MiC技術、4S智慧工地、綠色物流及先進整合式通訊系統等,以提升企業競爭力。
逆境中創新求變 進軍多項新領域
  對於集團主營的建築業及機械工程,郭海生表示,隨着香港急速發展,建築業需在時間及成本控制上佔據優勢,才能更快交付更多樓宇,而「全組裝合成」技術正可滿足需求。
  回顧MiC技術研發歷程,集團早於2018年嘗試應用一款輕量而耐用的物料,並研發具備混合式MiC技術的「鋼結構 x 高強度輕質混凝土」新材料,以減低重量及運輸吊運壓力,更在堅固度上媲美傳統混凝土。此外,集團亦自主研發首個MiC升降機塔台技術,令工地現場安裝電梯的時間縮減4至7成;若結合「組裝合成升降機井道」及「MiMEP機電裝備合成升降機機房」,更可應用在樓宇上。
  到了2020年,有關技術相繼落地;其後集團亦獲屋宇署認可,承接房協首個MiC組件結合MiMEP的項目——沙田乙明邨「松悅樓長者屋」,該項目於2024年4月竣工,樓高10層,提供64個長者友善及無障礙單位。
17.5月建成簡約公屋 創香港紀錄
  隨着技術逐漸成熟,集團更於2024年參與興建第一批簡約公屋,當中牛頭角彩興路項目,第一座大樓共18層高,由建造地基至完成上蓋工程,僅花17.5個月,創下香港高層建築最快興建紀錄。房屋局副局長戴尚誠曾表示,大樓一層約60個單位,整體速度平均3天完成1層,速度最快的時候甚至不用1天半便完成組裝1層樓。郭海生解釋,之所以能夠快速落成,是香港與內地合作雙贏的結果,大樓每個組件在內地工廠以模組化預製,完成試水測試,保證100%不漏水之後,再運送至工地安裝。
  該公屋已於今年6月底陸續入伙,對「劏房戶」來說,早一年入住簡約公屋,不但可改善居住環境,更可節省平均每年約5萬元的租金。郭海生亦認為,居於劏房的市民除了能更快以合適租金入住,更可享有更多陽光與空氣,令生活與學習環境明顯改善。同時,他看好MiC技術的發展,認為未來應用會越來越普及。
  除此之外,集團更參與香港多項重大基建項目,包括香港國際機場三跑工程項目、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自動停車場項目、啟德體育園「升降機及電扶梯工程」、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工程等建築工程項目。
內連國家增商機 外通國際引技術
  對於中港融合大趨勢,周維正指集團早在80年代已進軍內地市場,一早部署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希望發揮自身企業優勢及經驗,捕捉更多商機。除了融入內地,集團更打開國際市場,將建築工程發展至海外,又將國際上創新的理念及技術帶回香港。他指出,10多年前集團已開始投資海外高端安老院舍,2018年在美國發展醫療及保健業務,2024年更將國外「醫社合一」的服務式住宅概念引入香港,打造香港銀髮樂齡項目「曦蕓居」。
  展望未來,周維正認為必須優先培育人才,透過設立獎學金、學徒計畫及捐助各大專院校,強化人才梯隊與企業公民責任;順應科技潮流,推進創新與數碼化,提升營運效率;同時,在市場風向變幻莫測下,亦可通過多元化布局分散風險,深化醫療、安老、物流、餐飲等業務,「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探索香港以外機會,以及透過策略夥伴或併購加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