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上季經調整少賺18%略遜預期

更新時間:03:00 2025-08-30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8-30 HKT

  阿里巴巴(9988)上季收入247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2%符預期,如撇除已出售業務則增長10%;經調整淨利潤335.1億元,跌18%,略遜預期。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吳泳銘指出,淘寶閃購成果超出預期,明言外送份額領先行業,預計有助每張定單虧損減少一半,未來3年淘寶閃購連同即時零售業務,可帶來1萬億元的新增商品交易總額(GMV)。阿里美股ADR早段曾急升一成二。
  吳泳銘指出,淘寶閃購單日訂定單量高峰達到1.2億張,8月至今日均訂定單量亦達8000萬張,7月起外送到家的訂定單份額「已經領先行業」;同時目前即時零售月度活躍買家數達3億名,較4月前水平急升2倍,從而帶動淘寶應用程式的月度活躍買家增長25%。
外送份額領先  助每張單虧損減半
  市場關注外賣大戰對財務的影響,吳泳銘說:「規模是決定效率的第一因素」,現時在即時零售市場已取得新規模及份額,隨著着
物流及補貼效率提升,預計即使維持現時優惠投放力度,短期單位經濟(UE)虧損仍可減少一半,長遠亦有信心效率達到行業領先。他續指,正在推動天貓品牌線下門店加入淘寶閃購,預計未來3年,淘寶閃購及即時零售可帶來1萬億元的新增GMV。
  對於AI業務,吳泳銘指出,AI需求正高速增長,目前阿里雲用戶使用AI產品及算力的需求非常旺盛,上季其AI收入已佔外部商業化收入的比例超過20%,該集團亦正尋找新增商業化機會。但他說不會為短期利益放棄長期回報。
  上季阿里在「AI+雲」領域的資本開支達386億元,吳泳銘稱,過去四個季度累計投入逾1000億元,已開始顯現成果,包括阿里雲恢復高速增長,以及2B(對商業)及2C(對消費者)場景的體驗升級,都見到AI驅動阿里高速增長的路徑更加清晰。
  阿里今次財報起重新分類業務,其中淘天集團、餓了麼與飛豬作戰略整合,組建「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而菜鳥、高德及大文娛集團重分類至「所有其他」;至於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及雲智能集團分類不變,令業務劃分成四大板塊。
市傳已開發1款新晶片
  季內中國電商集團收入1401億元,增10%,當中電商業務收入1186億元,增9%,而即時零售收入148億元,增12%。不過,中國電商集團的經調整EBITA為384億元,下跌21%,主要是「淘寶閃購」及用戶體驗、用戶獲取和科技的投入所致。吳泳銘補充,如剔除閃購業務,經調整EBITA錄得正增長。
  雲智能集團收入334億元,經調整EBITA是30億元,同樣增26%,當中AI相關產品收入已連續第8個季度實現倍數增長。值得留意的是,AIDC收入347億元,增長19%,並幾乎扭虧,經調整EBITA虧損為5900萬元,大幅收窄98%。
  另一方面,「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指,阿里巴巴已開發出1款新晶片,比其較舊款晶片具有更多功能,可進行範圍更廣的人工智慧(AI)推論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