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97%銀行料科技為主要增長動力

更新時間:03:00 2025-08-18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8-18 HKT

  人工智能(AI)等新興科技急速發展及應用越趨普及,金管局聯同銀行公會及銀行學會發布的《2026至2030年未來銀行能力建設》研究報告,評估了銀行業在未來5年的技能需求和趨勢,發現最多受訪銀行(97%)認為未來的主要增長動力將來自科技發展,而涉及這方面的技能需求,則有93%受訪銀行指最大需求是AI技術相關技能。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表示,雖未能夠量化本港銀行業有關AI技能的缺口,但研究顯示最多銀行表達這點,即代表最缺人,故相信該缺口為數不少。
  是次研究共有147間銀行參與調查,研究結果發現與5年前相似,科技應用、可持續金融、大灣區及跨境銀行業務依然被視為是未來5年三大主要增長動力(見表)。當中97%受訪銀行認為科技發展是增長動力之最。
半數銀行擬增金融科技投資逾10%
  事實上,銀行對科技的投資持續增加。據金管局今年初的最新評估,大部分銀行已在業務運作流程中全方位應用金融科技。而在受訪銀行中,有36%在過去1年將3成或以上的科技預算投入於金融科技領域;95%表示未來3年計劃維持或增加對金融科技的投資,其中半數銀行預算將增加10%至20%;75%已採用AI,較2022年的59%上升了16個百分點。
  儘管研究報告顯示,銀行視未來5年的主要增長動力不變,技能需求仍圍繞科技和數據、軟技能及銀行知識,而受訪銀行中分別有97%、88%及90%反映需要該三項技能,惟阮國恒指其實具體的技能需求已隨着宏觀發展有所改變。
  金管局助理總裁陳羿補充,就科技和數據技能需求方面,5年前銀行業較着重編程和程式設計等傳統軟體開發技能,但最新研究顯示在AI、代幣化和其他新興科技驅動下,銀行業不斷發展,着眼點亦起變化,銀行未來對AI、數據治理與分析、網絡安全的專業技能需求將明顯更大。
  軟技能方面,陳羿指以前銀行業會着眼溝通和言語上的技能,但研究指現今銀行除需具備專門科技知識的技術性人才外,亦需懂得如何應用智能科技的非技術性人員。「人機互動」(Human-machine Interaction)這種軟技能就顯得重要,即如何與AI溝通。此外,創造力及跨文化人際關係也是未來重要的技能需求,這是機器仍無法代勞的。
需熟悉東盟及中東市場人才
  至於銀行知識,研究指銀行從業員現時對可持續金融產品及粵港澳大灣區已有一定程度了解,但隨着與可持續金融有關的風險管理和資訊披露監管法規逐步落實,他們需加深在相關領域的認識。
  同時,除了內地,業界亦需要熟悉東盟和中東市場的人才,以了解當地的文化和金融需求,以及法律和監管規定,拓展業務。
  是次報告也就業界如何通過加強協作去更好地滿足技能需求,提出了「ASCEND」行動計劃,並歸納六點:提倡本地專業培訓與資歷、透過在職進修與專業培訓促進技能轉型及提升、推動持續進修文化、評估並更新「銀行專業資歷架構」、培養及吸引未來人才,以及投放資源推動銀行業整體的技能提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