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若瑟學生研光動力療法守護樹木
發佈時間:03:00 2025-08-25 HKT

本港積極推動STEAM教育,有中學生團隊為了保育本港的樹木,提出通過「光動力療法」助防治樹木受感染,讓樹木與城市和諧共生。將光動力療法拓至樹木保育的療法,由聖若瑟書院4名中四學生提出,他們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傳統化學農藥不僅污染環境,也危害樹上的生物,而此療法主打「無毒、低耐藥風險」,針對病害樹木進行精準治療。他們更憑藉此項目,奪得第58屆聯校科學展覽「最佳計劃書大獎」的獎項。
聯校科學展覽於上周四開幕,一連7天舉行,今年展覽「最佳計劃書大獎」的得獎隊伍,包括由聖若瑟書院中四學生王竣顥、蘇復禮、茹浩銘及顏貝迪所組成的團隊,他們的項目「植.光動:以光動力療法守護香港珍貴樹木」奪得「最佳計劃書大獎」亞軍。
主打無毒及低耐藥風險
聖若瑟書院的學生團隊向本報表示,香港每年有超過15000棵樹木因樟疫黴根腐病、蜜環菌等病害感染而倒塌,不僅危及行人安全、影響交通,更對城市綠化成果構成挑戰,為此,該團隊提出通過光動力療法應對此挑戰。光動力療法最初是為治療癌症而開發的技術,團隊將其應用領域拓至樹木與根系病害的防治,主打「無毒、低耐藥風險」,針對病害樹木進行精準治療。
團隊亦對光敏劑溶液進行測試,發現「玫瑰紅」是最有效的溶液,認為這些研究成果日後可應用於其產品設計。蘇復禮表示,傳統化學農藥不僅污染環境,也危害樹上的生物;而光敏劑溶液提供了一種可持續替代方案,既可有效抑菌,也盡量減少對樹木和周邊生態的干擾。王竣顥補充,光敏劑溶液可通過無人機或傳統噴灑方式施用,適用性高,以保護樹木免受微生物和真菌的危害。茹浩銘則期望,團隊可進一步改良無人機載重與噴灑覆蓋範圍。
展覽匯聚逾24支隊伍
在學校為學生參與STEAM相關比賽所提供的支援方面,聖若瑟書院負責STEAM教育統籌的教師鍾卓廷指出,校方期望於學生自主探索與教師指導之間取得平衡,並在比賽中按照學生的能力,以調適支援策略,而今次項目主要由4名學生合力完成。對於個人的未來發展,4名學生均指,自己除了對科學和生物學感興趣,同時有意攻讀醫學,冀以專業知識服務社會。
今屆聯校科學展覽以「和諧」為主題,匯聚超過24支學生隊伍,以科學方案共建更和諧的未來。參展作品聚焦三大方向,包括緩解都市精神壓力,如結合人工智能分析壓力指數並提供紓緩方案的智慧情緒監測裝置;促進跨代文化共融,通過創意互動裝置讓長幼共同體驗傳統技藝,拉近數碼鴻溝;以及重建人與自然連結,推動社區參與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