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籌建醫學院建議書大致完成
發佈時間:03:00 2025-02-25 HKT

港府邀請有意申辦第三間醫學院的資助大學,於下月中提交建議書,其中,浸會大學昨宣布已大致完成撰寫建議書,並獲新醫學院籌備委員會及專家諮詢委員會一致通過支持,籌委會聯席主席霍文遜透露,新醫學院擬辦四年制課程,初期計劃取錄50至60名學生,並採取「小班教學」。此外,浸大昨亦宣布成立「前沿轉化醫學研究院」,包括將醫療器械、中醫藥、疫苗等技術轉化,預計未來能為大學帶來知識轉移收入。
政府正籌辦本港第三間醫學院,浸大、科技大學及理工大學皆有意申辦,下月17日是大學向政府提交建議書的最後限期。浸大昨舉行記者會,交代建議書籌備工作的進度,校長衞炳江表示,已大致完成撰寫建議書,大學的新醫學院籌備委員會及專家諮詢委員會前日召開會議,一致通過支持建議書,將應當局要求,下月準時提交建議書。
課程涵蓋中醫基礎知識
至於新醫學院的課程安排,籌委會聯席主席霍文遜透露,將開辦四年制課程,內容將涵蓋中醫的基礎知識,包括治療方法、如何關懷病人等,初期計劃取錄50至60名學生,並採取「小班教學」,以便教師能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師資方面,他表示已有逾百名本地知名、本身是教授或副教授級別的醫生自薦出任教席;他亦表示,委員會預計今年第二季或第三季會公布申辦醫學院的結果,如成功申辦,期望在明年8月至9月招收首批學生。
此外,浸大昨亦宣布成立「前沿轉化醫學研究院」,成員包括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邁克爾.霍頓、藥物研發專家Robert Spiegel、霍文遜等。該研究院將聚焦於醫療器械、中醫藥、疫苗等生物醫學科學,以及其相關的技術轉化,目前已確定至少9個研究項目,包括肝功能醫療器械、抗癌生物製劑、鏈球菌疫苗等。
成立前沿轉化醫學研究院
現時大學的收益包括知識轉移,即是將知識、技術及研究成果惠益社會及企業。對於研究院將如何通過知識轉移為大學帶來經濟效益,邁克爾.霍頓以「大魚(Big Fish)」比喻為研究項目,他認為,團隊需要花逾10年進行研究,始能逐步為大學帶來收益,估計將來收益數以十億元計算。
衞炳江表示,研究院着重將研究成果「落地」轉化,期望能推動醫學創新,應對全球社會未來的健康挑戰。被問到成立研究院會否有助爭取申辦新醫學院,衞炳江回應指「不是一個因果關係」,強調大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同樣重要,即使失落申辦醫學院的機會,研究院仍然會繼續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