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制日工具應有盡有 高市「玩火」須自量
發佈時間:03:00 2025-11-20 HKT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論」所引發的外交爭端,不但沒有平息,甚至還在升級。中國繼早前發出赴日旅遊、留學的安全警示,昨日還恢復了進口水產禁令。站在我國的立場,高市莽撞的言論完全越界,絕不可接受。但口頭反制並不足夠,還必須讓日本感受到切膚之痛,否則其他國家便會「有樣學樣」,不斷踐踏台灣問題的紅線。
和中國建交的國家都明白,處理台灣問題必須慎之又慎,這幾乎已是外交常識。高市的恩師安倍晉三最早提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說法,但當時他已卸任首相,不具官方身份,這裏可看到安倍知道分寸。高市早苗卻不是這樣——今年10月底她與習近平主席在韓國釜山會晤時,雖曾明確表示會在台灣問題上堅持1972年日中聯合聲明的立場,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很快就講一套做一套。在中國領導人眼中,這自然是極大的冒犯。
日佔台50年中國人感屈辱
在中國近代史上,日本這個國家是非常特殊的,因為它是所有列強當中,對中國造成最大傷害的一個;佔據台灣長達半世紀,也令許多中國人感到屈辱,所以當高市暗示日本可能武力介入台海,等於戳中中國人的痛處。以此去理解,不難明白為何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反應會那麼大。
不少敏銳的觀察家都能看出,高市早苗是戰後「右翼指數」最高的日本政客。事實上,她有多次參拜靖國神社的紀錄,最近還傳出她欲修改「無核三原則」中不引進核武的原則,其對核武的立場,連包括前首相岸田文雄在內的許多日本政客都表明反對,這裏我們可以看出高市其人之乖張。這次中日外交爭端爆發以來,至今沒有一個西方國家助其張目,多多少少反映高市「失道寡助」。也許是察覺到自己太莽撞了,所以派了一位外交官來華解說,但由於此人層級不高,無助於打破僵局,這也曝露了高市誠意有限。
目前,中國GDP已是日本的近5倍,最近的「九三」閱兵和福建艦入列,以及美國在關稅戰中的敗退,都讓人看到中國的國力。日本人在80年前被美國兩顆原子彈擊倒,所以此後一直對美國卑躬屈膝;對於同樣是二戰戰勝國的中國,日本人卻心有不甘,覺得自己根本沒輸。不過,中國在最新一次博奕所展現的實力和韌性,可能會促使日本人重新樹立對中國的看法。
稀土禁令勢重創日本
赴日旅遊、留學的安全警示、水產禁令乃至李強總理拒絕在G20峰會上會見日方領導人,都不過小菜一碟。在中國的工具箱中,還有許多尚未拿出來的工具。試想,如果中國對日本實施稀土禁令,那對日本汽車業會產生何種影響?答案呼之欲出。對高市早苗而言,她可能盤算着在不撤回「台灣有事論」的情況下,改善對華關係,但這種想法是機會主義的,未免一廂情願。
客觀事實是:中方反制日本的工具應有盡有,反觀,經濟迷失三十多年的日本卻越來越弱勢。上述基本事實,決定了高市早苗必須為她的莽撞付出一定代價。高市或者將來的日本首相都必須謹言慎行,不能任由右翼思維主導對華政策,他們一定要清楚認識到,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人的事,日本並沒有任何發言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