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委介入外賣平台適時 防壟斷也要防內卷

更新時間:03:00 2025-11-15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1-15 HKT

  競爭事務委員會日前宣布,內地巨企美團旗下的香港外賣平台Keeta,與部分合作餐廳的協議條款可能有礙競爭,經溝通後對方承諾修改相關條文。競委會今次適時介入,有效防範香港的外賣平台市場出現寡頭壟斷或類似內地的「內卷」式惡性競爭,導致食肆、車手(外賣速遞員)、消費者,以至外賣平台各方齊輸,值得支持。期望競委會更多主動出擊,促使更多大企業修正反競爭行為,為香港創造公平、多元和可持續的商業競爭環境。
競委會非首次介入平台競爭
  根據競委會公布,Keeta與合作餐廳訂立的協議中,包含了三類可能構成反競爭行為的條文:一.如合作餐廳與其獨家合作,Keeta會收取較低佣金率;二.如合作餐廳由只與Keeta獨家合作,轉為同時與其他平台合作,或會遭Keeta懲罰;三.阻止合作餐廳在自家銷售渠道或其他網上外賣平台,向消費者提供低於Keeta的餐點價格。
  公布續指,鑒於Keeta在網上外賣送遞市場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場權勢,上述條文或會妨礙新成立及小型平台進入市場或擴張業務,削弱競爭。經競委會表達關注後,Keeta同意分兩階段修改相關協議,首階段與合作餐廳自願修訂被指有問題的條文,然後在第二階段根據《競爭條例》第60條,向競委會作出具法律約束力的承諾。
  正如競委會指出,有關協議條文修改可帶來多方面的好處:餐廳在選擇與不同平台合作及訂定堂食外賣價格時,可享有更大彈性;新晉及小型平台可與更多餐廳合作,從而擴展網絡;而外賣平台的競爭加強,最終會惠及消費者, 讓他們有更多選擇,以至帶來更高的服務水平和更低廉的餐點價格。
  其實今次並非競委會首次介入外賣平台的不良競爭行為。2023年,當時香港的主要外賣平台,為總部設於德國的foodpanda和來自英國的Deliveroo,競委會質疑該兩大平台,與餐廳訂立的獨立合作協議和最低價限制,可能違反《競爭條例》,最終促使兩者刪除或修改相關條款,做法與今次大同小異。
  不過,適逢Keeta當年正式進軍香港,有人質疑競委會是否有意為這間內地「過江龍」開路。Keeta抵港後不久即發動減價戰,令不少消費者短暫受惠,但最終卻導致Deliveroo撤離香港。市場變回兩強壟斷後,不少人關注會否令反競爭行為重現。
  今次針對Keeta的行動,印證競委會完全是依法辦事,對於來自任何地區的企業都一視同仁,不存在偏幫或歧視,亦不會等到問題出現、惡化後才出手補救。
內地外賣大戰衍生瘋狂亂象
  多名受訪食肆東主及外賣車手,均對今次競委會及Keeta的做法表示歡迎,認為有助促進公平競爭,避免因市場壟斷而令他們容易被平台壓價。有食肆更期望,香港可像內地般維持有三大、甚至更多的外賣平台,令市場更能健康、多元地發展。
  內地早前掀起了震驚中外的「外賣大戰」。原本主要經營電商平台的京東,在今年初宣布進軍外賣市場,隨即原有的兩強美團及「餓了麼」發動減價戰,藉此搶佔市場份額。最瘋狂時出現了「0元下單」、大量外賣無人領取丟棄、食店被逼貼錢經營、車手為了趕單而意外頻生、甚至過勞猝死等亂象。即使中央出手多番強調要反「內卷」及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情況仍未見改善。最後監管部門要逐一約談三間平台警告,大戰到近月才有所緩和。
  缺乏競爭肯定是壞事,但惡性競爭也會衍生種種問題,消費者的短暫得益,或會換來長遠的市場惡果。競委會除了防範壟斷,未來也須多加關注「內卷」,避免香港的小店、中小企及初創公司,遭外來以至本地的大財團以本傷人,燒錢打殘,最後令消費者及相關產業發展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