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熊害損民生旅遊 港應對野豬可供借鑒

更新時間:03:00 2025-11-13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1-13 HKT

  熊出沒注意!這句漢字日語警告,過去僅在日本北海道地區出現,因當地較多野熊,偶爾會發生攻擊人類事件,因而豎立警告牌提醒民眾和旅客。後來有關警告標語,竟成了當地的著名紀念品,吸引包括來自香港的大量旅客購買,以至衍生了其他有趣的二次創作,與九州熊本縣的吉祥物「熊本熊」同樣大受歡迎。
人棲息地變「飯堂」越加危險
  然而,近年日益惡化和普及化的日本「熊害」,則令到「熊出沒注意」這句警告變回真實,不再可愛。類似警告牌亦不僅出現在北海道,日本全國多處都紛紛豎立,包括一些過去從未發現熊蹤或襲擊紀錄的地區。甚至連「熊本熊」相關產品銷量也受到影響,熊本縣政府須向外界澄清,其實當地根本無野生熊類,以免影響旅遊業。
  今年以來,日本全國已發生了數百宗野熊企圖襲擊人類的事件,造成最少13人死亡和近200人受傷,數字比去年激增1倍,創有紀錄以來新高。
  除了數字上升,「案情」與「案發地點」也明顯出現變化。過往大部分襲擊個案都發生在深山野領,有人誤闖了野熊棲息地,令熊受驚而自衛傷人。今年的個案不少發生在近郊以至住宅區,野熊走出原有棲息地覓食時遇上人類,繼而施襲。有少數個案,「兇徒」更疑似有意識地將人類當作獵物,將其捕殺和吃掉。
  當地專家分析,野熊生活習慣轉變,主因是氣候變化令橡果等多種糧食失收,逼使牠們四出覓食。當發現人類居住的地方原來食物來源豐富,久而久之便不再怕人,將人的氣味等同「飯堂」,甚至將人類當成食物。以往用來嚇走野熊的熊鈴,現在反而可能變成吸引野熊前來的催命符!
  野熊頻頻出沒傷人,令許多日本民眾人心惶惶,對日常生活影響越趨廣泛。包括長者與小童不敢獨自出外,這對人口老化嚴重及幼童習慣自行上學的日本社會影響甚巨。即使成年人亦減少戶外活動,許多曾發現熊蹤的公園及遊樂場等無限期關閉,部分地區猶如新冠疫情重臨,社區封鎖重現。
  熊害對日本經濟、尤其旅遊業的影響亦逐漸加深。多個郊區景點即使未被勒令關閉,到訪的國內外旅客人數也大減,還有機場因熊出沒而停飛,列車因撞熊而停駛等等。
影響民生經濟 日下令獵殺
  過往日本政府主要以防範、驅趕的方式處理熊害,到出現「食人熊」時才會獵殺。但隨着問題惡化,影響經濟和生活,多區地方政府都開始加強獵殺行動,並提升至國家層面。據報高市早苗內閣即將通過多項緊急措施,包括鼓勵有經驗的槍械使用者,例如前警員及自衛隊成員申請狩獵證,再派駐受影響地區參與或指導當地人員獵熊。中央亦向地方政府提供額外財政援助,用於購買槍械及防護裝備,安裝陷阱及電網圍欄等。
  有關做法引起當地一些愛護動物及保育人士反對,認為應通過其他方法,例如改變人類的生活習慣來減少、避開熊害。有部分人更於網上發動罷賣獵熊地區的農產品,但大部分民眾都支持政府加強獵熊,並反過來呼籲消費者對受到熊害影響的地區多加支持。
  由於過度繁殖,缺乏天敵,以及少數不負責市民的餵飼行動,幾年前香港亦出現頗嚴重的野豬走出市區覓食以至襲擊人類問題。當局用過多種方法,例如絕育後放生及更改垃圾桶設計等,問題都沒有改善。
  政府其後提出加強捕殺僅限走出市區的野豬,也有部分「愛豬」人士反對。結果「即捕即殺」政策實施短短幾年,野豬傷人個案隨即大減,但郊外的野豬卻未見減少,「人豬共存」似已達至平衡,值得日本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