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澳稀土協議望梅止渴 貿易談判中國不落下風

更新時間:03:00 2025-10-22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0-22 HKT

  美國、澳洲高調宣布一項規模高達85億美元的稀土礦物協議,多少有「對沖」中國稀土出口管制的意味。特朗普洋洋自得地說,大約一年後,美國將獲得用之不盡的稀土,可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似乎在這位「狂人」眼中,美國的稀土困局很快就會迎刃而解。我們並不清楚他是真心相信抑或故作姿態,但現實世界肯定沒有他所講的那麼簡單。中國在稀土乃至整體貿易上的優勢是歷史形成的,這是中國在面對美國打壓時,可以保持戰略定力的根本原因,美澳協議並不能產生太大作用。
儲量技術中國全球領先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2024年全球稀土礦儲量約為9000萬噸,儲量排第一的是中國,有4400萬噸,澳洲和美國分別排第4和第7,有570萬噸和190萬噸。單憑上述數字,我們已清晰看到差距。但稀土的競爭不限於儲量,還體現於開採、分離、冶煉和磁體製造等技術,而在這些領域處於領導地位的也是我們中國。正因具備支配性的實力,所以當我國早前收緊稀土出口管制,規定從產品到技術,從中國出口到第三國轉出口,凡是涉及中國技術就要受到管制,美國才會被殺個措手不及。原因無他,因為美國幾乎所有科技產品,不論電動車和智能手機,抑或美軍軍備,沒有一項是可以完全獨立於中國技術的。
  美澳協議有用嗎?看看澳洲稀土、礦產業股大漲,似乎市場反應是正面的。但實質上,這一紙協議更像望梅止渴。兩國協議公布後,已有外電指出澳洲的稀土加工能力很弱,包括每年有超過90%的鋰礦都要運往中國的精煉廠加工。中國稀土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上的地位,既源自積極的政策規劃,也是市場和企業選擇的結果。特朗普想在短期內收窄差距,在「一年內」取得源源不絕的稀土供應,純屬痴人說夢。
「王牌」在手直戳美國要害
  有人說,中國收緊稀土出口管制,是學了美國的晶片禁令,確是如此。中國就是看準美國對自己的結構性依賴,運用長期建立的稀土優勢,反戈一擊。中國本來不想出這一招,但既然美國執意挑起貿易戰、關稅戰、科技戰,只能自衛,結果竟逼得美國陣腳大亂,確實有點出乎意料。現在的情況,中國並不是處於下風的一方,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說是佔了上風。
  特朗普最近說,稀土、芬太尼和大豆是美國在新一輪經貿磋商中,想跟中國談判的三大問題。如果說,中美的貿易摩擦可在短期內解決,那肯定是不現實的。中國不可能在脅逼下退讓,過去幾個月的情況已證明這一點;更何況,自己有「王牌」在手,能夠直戳競爭對手的要害?
  APEC峰會月底就會在韓國舉行,至今中國官方還沒確認「習特會」會否舉行,一方面是因為不接受美國那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另一方面是因為自己有足夠的定力和底氣。特朗普和中國「博奕」了那麼久,應該明白恫嚇是徒勞的,收斂一下,尋求對話才是出路。若他還認為美澳協議可給予他談判上的優勢,可以逼使中國屈服,那肯定是一廂情願。在APEC峰會上,達成實質性的協議是小概率的事,若能坐下來,平心靜氣談一談,已算超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