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工損就業也影響商界 新思維嚴打保各方利益
發佈時間:03:00 2025-09-08 HKT

香港失業率最近顯著回升,引起政界、商界和勞工界關注。如同其他經濟問題,要有效處理就職及失業問題,必須從根本的供需關係着手,不能泛政治化或只懂空喊口號。
需求方面,外圍經濟欠佳及內地增長放緩、港人北上消費及網購成風、旅客訪港習慣轉變等因素,難以在短期內改變或由香港單方面解決。供應方面,不少人歸咎近年的輸入外勞政策和非法勞工問題。當中外勞問題本報日前已作分析,敦促當局密切注視市場最新供需變化,適時檢討各個輸入計劃的申請條件和限額等,以及嚴懲濫用輸入制度,邊請外勞、邊炒本地工人的無良僱主,但不應一刀切禁絕。
對於黑工問題,社會過往的印象是反對和受影響的主要為勞方,尤其是低技術、低學歷的基層勞工,僱主方可通過聘用廉價黑工、節省營運成本而受惠,但事實並非如此。其一是僱用黑工往往難以被揭發,但始終屬刑事違法行為,一般商譽良好大企業以至佔絕大多數、奉公守法的中小企僱主,都不會鋌而走險,變相令他們面對有僱用黑工的行內害群之馬的不公平競爭。有代表工商界的議員便計劃於本周立法會提出質詢,要求當局以新思維嚴打黑工,加強保障本地工人以至企業的合法權益。
新型黑工網上宣傳銷售服務
其二是香港的黑工問題,也隨着時代、科技以及市民的消費與生活模式轉變,而出現顯著變化。過住主要是由本地僱主通過黑幫等中介,偷偷聘用非法入境者或持「行街紙」人士,充當洗碗工、地盤工等毋須拋頭露面的工種,但近年則有越來越多服務性行業及技術要求相對較高的新型黑工湧現。當中一部分為自僱人士或自設公司,並非受聘於香港企業或內地中介,港人可直接在網上選購、預約和付款,一條龍向本地消費者提供服務。
當中包括為婚禮等大型活動、向個別訪港旅客及港人顧客提供專業攝影服務,充當的士及網約車司機,進行家居清潔、滅蟲及裝修、維修工作等。當中大部分黑工是持一般旅遊及探親簽證來港,但亦有一些專業中層管理人員,是以來港考察、交流、開會或傾生意為名申請商務簽證,實際上在港受僱工作或提供收費服務,對相關本地專業、技術、中層僱員生計、守法企業的營運,構成越來越顯著的影響。
上述新型黑工趨勢,成因與港人近年熱衷北上消費和網購一樣,是對內地產品、食品及相關技術、服務越來越有信心,兩地性價比差異越拉越遠的表現。問題是未經香港入境處批准,網購內地居民來港直接提供的收費服務,不但有關內地人會因充當黑工而犯法,接受服務的港人也可能因僱用黑工而被控。一旦相關服務出現貨不對辦、詐騙以至傷亡意外,不但消費者缺乏保障,相關保險及索償問題就更加手尾長。
除了加強情報蒐集和執法,特區政府必須加強相關公眾教育,廣泛宣傳成功被檢控及定罪(包括黑工及其僱主)的個案,避免兩地居民因無知、誤會或貪小便宜而以身試法。從源頭堵塞新型黑工的供應也至為重要,在香港進行網絡巡查及堵截向來困難,但內地政府做就容易得多,起碼可在抖音、小紅書等內地社媒嚴打黑工廣告及刪除相關帳號,協助發放港方的宣傳片及警告等。
商界倡效濫用公屋檢舉計劃
如同貪污罪行,黑工行為大多屬你情我願,外界難以得知,執法部門調查檢控亦面對舉證困難。有商界人士就提議效法獎勵舉報濫用公屋行為計劃,向成功舉報黑工行為的市民提供獎金,以至檢討相關法例和罰則,在明知情況下接受由黑工提供的服務,相當消費者也可能違法等。該等建議可能會引起爭議,但甚麼都不做明顯不是辦法,否則不但會影響經濟民生,還可能挑起新一輪的中港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