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聯儲獨立性非終點 特朗普劍指經濟話事權

更新時間:03:00 2025-08-28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8-28 HKT

  特朗普以偽造抵押貸款文件為由,宣布辭退聯儲局理事庫克,但後者已經表明將繼續履行職責。雙方很快就要對簿公堂,整個程序或持續幾個月,甚至可能打到最高法院。特朗普這樣無風起浪,大家都明白他打着安插多些親信進聯儲局、推動減息議程的如意算盤,這一點他本人也直認不諱。假如「狂人」得償所願,變相將聯儲局變成白宮的附庸,那麼整個聯儲體系將從根本上被重塑,影響不可謂不深遠。
擺脫選舉周期黨派偏見
  成立超過一個世紀的聯儲局有着獨特的定位,它的理事雖由總統提名,卻擁有獨立議息的權力。千萬不要小看這個獨立性——它讓聯儲局擺脫美國的選舉周期和黨派偏見,為市場提供比較穩定的預期和信心。很多時候,政客為了一時的政治回報,竭力爭取短期經濟榮景,很容易就會引發通脹;聯儲局卻可在不受壓力的情況下議息,倚重經濟數據而非黨派立場,專注於長期經濟目標。歷史證明,獨立的央行往往更能有效抑制通脹,實際上也為美國創造信用。儘管聯儲局也曾犯錯,例如2008年金融海嘯前忽視了房地產泡沫,但總體上其獨立性仍被視為利大於弊。
  長期以來,市場甚至特朗普之前的歷任總統,都接受聯儲局的定位,特朗普偏偏不接受。他為了配合削減債務負擔、支持美股、催谷中期選舉等政治議程,即使動搖美國信用也在所不惜。特朗普將提高債務上限的《大而美法案》簽署成法後,下一步就是希望出現市場對美債需求增加、利息支出和債務減少等多重效果,那就需要聯儲局「識做」減息。而一些不聽話、死抱「獨立」教條的理事,無可避免成為他的眼中釘。
  今年以來,已有不少理事受到特朗普的滋擾——庫克的「罪名」是抵押貸款文件造假,鮑威爾的「罪名」則是坐視聯儲局總部翻新工程超支。特朗普突然關心品格問題,顯然不是因為他真心擁護誠信的價值,只因法律不容許總統因政策分歧而解僱聯儲局理事,所以才退而求其次,以相關理事有道德瑕疵這一法律容許的「正當理由」去炒人。這種卑劣的陽謀,已是路人皆見。
全球經濟或同受影響
  現時聯儲局已被特朗普搞到雞犬不寧,如果他成功了,聯儲局將有更多鴿派傾向的組合,實質上就會淪為白宮的工具;美國乃至全球投資者一直深信不疑的經濟哲學,亦可能受到徹底的顛覆。聯儲局長年奉為圭臬的獨立性不復存在,後果不堪設想——當投資者認定聯儲局的決策受到短視的政治干預而非客觀數據影響,「預期」就無法穩定;當聯儲局聽命於政客而非由獨立的技術官僚「話事」,決策品質難免下降,結果物價、利率、匯率就會受到政治需要所牽引,較難保持穩定。
  特朗普頻頻攻擊聯儲局,目標是要奪取經濟事務的話事權,掌握絕對權力。聯儲局會否變質,特朗普和庫克的官司會怎樣判決,暫時不得而知,但各國政府和投資者肯定想知道這齣連續劇的結局。以最高法院「保守派vs自由派」為6:3的格局,如果判決有利於特朗普,那不是一個令人驚訝情況。假如真的如此,受影響的肯定不限於美國經濟,全球經濟亦難以獨善其身,畢竟大家生活在一個以美元為儲備貨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