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息在即利好經濟 中港復甦仍有風險
發佈時間:03:00 2025-08-26 HKT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早前的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上說,美國就業市場下行風險正在上升,最終或會以裁員人數大增及失業率上升的形式顯現出來。這番暗示「即將減息」的鴿派言論,明顯與鮑威爾今年以來的鷹派立場截然不同,故有人將其解讀為對特朗普的「屈服」。姑勿論這種解讀是否成立,但客觀而言,假如聯儲局真的在下月減息,那肯定有利於全球經濟復甦,無論金融抑或實體經濟都可受惠。
美息高企礙經濟活動
美息高企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最直接的後果是窒礙經濟活動,對全球幾乎所有經濟體造成長期和消極影響。以香港為例,在聯繫匯率下,港息必然跟隨美息上調,資金狀況難免越來越緊——中小企被逼面對更大還款壓力,「供樓」壓力更大的中產不敢積極消費,訪港內地客會因港匯轉強而減少「血拼」,本地人則會因人民幣相對弱勢而北上消費。儘管我們不能將香港的經濟困局完全歸咎於息口高企,結構性行業生態轉型可能是更大原因,但說高息環境是經濟復甦的攔路虎,是站得住腳的。至於在不實行聯繫匯率的內地,美息高企也是一個噩夢,因為它導致中國「綁手綁腳」,貨幣政策失去發揮空間之餘,也限制了內地救市措施的成效。
鮑威爾的暗示,明顯提振了大家的信心,不止特朗普得償所願,整個金融市場都很「受落」——只要看看美股、中港股市的升勢就一清二楚了。未來一段時間,假定聯儲局的減息步伐是持續可預期的、不會突然終止的,那麼各地經濟之復甦必有更大的額外動力。
在香港,我們觀察到周末十大屋苑成交反彈,這是因為市場對減息有憧憬。其實不止樓市,信貸投資、消費零售等等,都可獲得較之前為強的支撐,因為原本偏緊的資金狀況將變得寬鬆。至於內地,儘管官方在口頭上未必承認,但也一定歡迎減息,因為第一,兩地息差收窄之後,更多境外資金將逐漸回流內地市場,人民幣資產會更受青睞;第二,中央政府有更大空間去降準降息,那對於刺激內地股市樓市和消費,都有幫助,尤其是刺激消費方面,配合國家的擴內需措施,也許有利於抗衡通縮壓力。
通脹若升溫或停減息
當然,上述研判是建基於減息步伐是持續可預期的、不會突然終止的假設,這也是風險所在。聯儲局在去年9月、11月和12月接連減息,累計降息100個基點,但特朗普的勝選和緊接而來關稅戰,令減息步伐戛然而止。今年9月重啟減息後,一旦商品價格在未來數月持續上升,美國內部通脹形勢嚴竣,那麼,減息步伐是否又會暫停?在目前這個階段,實在難以判定。
基於鮑威爾的鴿派言論,市場得出聯儲局將在今年9月減息的結論,這樣的判斷應該沒錯。但由於特朗普關稅政策引發持續性通脹的風險不能排除,故此聯儲局可能在9月減息一次之後,再觀察後續數據。值得注意的是,鮑威爾在年會上重申了「2%的長期通脹率最符合我們的雙重使命(指最大就業和物價穩定)目標」,意味物價仍是聯儲局決策的重要依據。假如美國通脹真的升溫,那麼中止減息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屆時,包括中港兩地,全球各地經濟復甦又要面臨一定程度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