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售華徵「買路錢」 特朗普再毀自由貿易

更新時間:03:00 2025-08-13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8-13 HKT

  美國政府早前批准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和超微半導體(AMD)向中國出口人工智能晶片,條件是將銷售額的15%上繳聯邦政府。這種極不尋常的交換條件,難免在美國引起頗大爭議,包括許多私人企業老闆也感到詫異。特朗普這種前所未見的「發明」,說穿了就是一種變相的出口稅,或者是一種「買路錢」,也許可為國庫增加一時的收益,卻會阻礙而非推動國際貿易。特朗普戕害自由貿易秩序,又添一例。
「遊戲規則」走樣變形
  片面地看,「交錢換出口許可」可為兩間企業帶來財務上的好處,畢竟輝達的H20和AMD的MI308可即時進入需求殷切的中國市場,哪怕扣除了15%收益,還剩下85%,數字上肯定比零收益好得多。但此例一開,後患無窮——下次若要賣其他規格的晶片,是否又要給特朗普勒索?只要看看特朗普的往績,這種質疑顯然不是無的放矢。
  長久以來,美國經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運行邏輯,企業願意接受行政部門的監督,也習慣了在賺錢之後上繳利得稅。但這次卻全然不同——特朗普在私人企業賺取利潤之前已提前主動勒索,若不服軟就拒絕批出出口許可,這樣的操作過往聞所未聞,屬全新的舉措。輝達和AMD向特朗普「進貢」之時,一定心不甘情不願,其他商家則可能敢怒不敢言,因為它們熟悉的「遊戲規則」已經走樣變形。
  事實上,「狂人」上任才半年多,他在經濟領域已引起太多爭議,屢次批評美聯儲不減息只是其一。此人的貿易政策同樣極具爭議性,以「對等關稅」為例,合法性何在?他引用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開徵關稅,但法案內容其實並未提及總統有權以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為由調整關稅。這次特朗普向兩間晶片生產商開出交換條件,也是在測試法律底線。雖然輝達和AMD短視地接受了政府提出的條款,但並不表示協議就是合法的,因為《美國憲法》第1條第9款明文規定,不得對任何州份出口的貨物徵稅。原則上,這一條款可保障美國出口商的競爭力,也有利於維護自由貿易,但特朗普偏要反其道而行。
  特朗普向晶片製造商徵收「買路錢」,或會引發一些負面情況:一方面,部分企業為了突破出口管制,將有更大誘因賄賂政府,若缺乏有效監管,那必然釀成大面積腐敗;另一方面,這次受影響的僅限於晶片業,同類做法將來會否延伸至其他產業?當不同行業的出口商必須向政府「進貢」以換取放行,實際上,無異於面對多一重貿易壁壘,而本已半死的自由貿易秩序,也會遇上更大「逆風」。
為重塑經貿秩序不擇手段
  美國是資本主義世界的龍頭,在情在理,它應以促進貿易自由化、便利營商為己任。但特朗普的種種舉動告訴我們,他為了重塑經貿秩序而不擇手段,執行了無數跟資本主義原則格格不入的政策,對企業的敲詐不見終點。在這種「新常態」下謀求出路的企業,不得不採取別的供應和價格策略,導致供應鏈徹底扭曲,消費者亦無法如常消費。
  展望未來,旨望特朗普自我修正是不現實的,若要撥亂反正,也許只能依靠美國的司法制度——若它還靠得住、甚或一息尚存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