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展業務關乎民生福祉 換帥望可改善負面形象
發佈時間:03:00 2025-07-23 HKT

領展年底就會慶祝上市20周年,但加入集團16年的行政總裁王國龍,卻突然宣布明年6月底前卸任,這一消息令許多人感到意外。事後回顧,在其帶領下,領展確實有相當矚目的發展,只要我們看看這間公司的資產規模,由上市初期330億激增至現時2200億,便可略知一二。唯與此同時,領展一直無法扭轉比較負面的公眾形象,畢竟亦是事實。如何改善形象,華麗轉身,是未來管理層必須思考的課題。
上市源自房委會財困
政府當年讓領匯(後改稱領展)上市,背景是房委會入不敷支,為了解決財政問題,於是將房委會轄下商場、街市等資產分拆出來,繼而證券化。早在領匯上市之前,政府的操作便引發廣泛爭議——許多人認為那些商場、街市是用公帑興建的,政府實不應「賤賣資產」;也有人從民生角度出發,認定領匯上市之後必然追求盈利,釀成公屋商場不斷加租、小商戶無立錐之地、基層生活成本上升等苦果。後來的情況證明,領匯上市後,這些預言大體上都成為事實,伴隨而來的,自然是領匯的形象一落千丈。
單從投資者的角度看,領展是一間可以帶來不俗回報的上市公司——王國龍任內,包括股息在內的年均回報率為10.2%;事實上,領展並未死守相對低端的本地屋邨商場,而是通過出售資產、收購物業,甚至在海外發展寫字樓、購物中心等業務,將投資組合多元化。
對於管理層的表現,投資者應會感到滿意,即使不滿意,亦不會過分批評。但對普通民眾而言,卻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儘管屋邨商場因引入市場力量而得到翻新,但租金上升導致小商戶根本無法進駐;小市民在美輪美奐的商場內,只能光顧有能力繳交高昂租金的連鎖集團,卻不能選擇特色小店。換言之,領展的壯大,社會成本不菲。
「回購領展」不現實
最近幾年,關於領展的負面消息接連不斷,逐次逐次打擊這間上市公司的形象。領展2023年初「世紀供股」後不久,管理層竟然減持套現,由於此舉打擊投資者信心,導致股價下挫,許多小股民頓時覺得被「割韭菜」。另外,因為疫情後續影響和北上消費的緣故,本地市道復甦乏力,領展管理層卻獲發豐厚獎金(金額高於許多企業),而50多名員工卻被裁掉,此舉被批為「肥上瘦下」。這些操作顯然體現不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公眾看在眼裏,會有何觀感?
早在上市後不久,社會上已有不少人要求「回購領展」。但客觀而言,鑑於領展股權高度分散,回購是不現實的。而在目前政府財赤嚴重的情況下,即使沒有股權太過分散的問題,回購也沒有操作空間。大家能夠寄望的,只能是領展自我修正。
儘管領展曾經多次反駁外界的指責,但社會上確實存在認為它沒有盡企業責任、沒有為社區建設盡力的聲音。這些客觀存在的聲音,是必須正視的,畢竟除了賺錢能力,公眾觀感也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領展將來換了領導層,企業管治風格會不會變,能否華麗轉身,大家對它的觀感可否得到重塑,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