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公僕非天馬行空 深圳經驗值得借鏡

更新時間:03:00 2025-02-20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2-20 HKT

  國產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發布以來,內地各行各業大舉接入,涵蓋晶片、金融、汽車、手機、基礎電訊等多個領域,參與者包括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京東以至大量中小企業。但迎接這個潮流的不限於私人企業,甚至官方亦主動配合,例如深圳市福田區早前便有70名「AI公務員」正式上崗,處理一些原本由人手操作的政務。可以看到,深圳對新事物抱着非常開放的態度,尤其在應用尖端科技方面確實走得很前,這是值得銳意打造國際創科中心、建設「智慧政府」的香港效法的。
對新事物開放 積極追趕AI潮流
  無可否認,在創新科技領域,深圳已經做得非常出色,這一點可從它孕育出華為、騰訊、比亞迪等頂尖科技企業可以看出。更難得的是,深圳並未故步自封,而是積極追趕科技。去年12月,深圳發布《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目標,在人工智能行業應用、人工智能產品應用,以至加速開放政務應用場景等方面,都有相當具體的方向性描述。
  今次70名「AI公務員」上崗,實際上是一種政務智能化嘗試。傳統上,公務員必須處理林林總總的工作,有些是需要用腦的,有些則只是重複而又繁瑣的任務。後者重要但無聊,所以適合「AI公務員」代勞——在其支援下,文件處理、數據分析、資源分配均可更精確地進行,而且有助減少人為錯誤,所以對於確保政府高效運作是有積極意義的。
  內地輿論擔心,一旦「AI公務員」越來越多,「真人公務員」便飯碗不保。這種想法不無道理,然而科技進步難免造成某些犧牲,關鍵在於這種科技所帶來的效益是否大於代價。「AI公務員」所帶來的效益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政府將可節省大量珍貴資源,有更充分的條件去處理需要人類獨立思考的任務,包括政策制訂、與市民溝通,以至危機管理等等,這對於提升施政質素肯定有幫助。
釋放公僕創造力兌換良政善治
  那麼,深圳「AI公務員」上崗,對一河之隔的香港有何啟示呢?我們認為,港府應該通過AI技術的大規模運用,藉以提高治理能力、增強治理效能。近日,社會熱議如何滅赤,不同團體各出其謀,但似乎沒有人提出積極利用「AI公務員」,從而精簡人手。政府有必要考慮這個建議。另外,肯定有不少聰明的公務員,每天被逼處理重複又繁瑣的工作,假如能夠安排「AI公務員」代勞,必定有利於釋放他們的創造力,通過制訂更契合市民需要的政策,兌換良政善治。
  既然我們下定決心要打造國際創科中心,建設智慧政府,那就必須擁抱並廣泛應用AI技術。在這方面,港府不是毫無作為,例如它早在2022年底便公布了《創新科技發展藍圖》,而去年推出的「新型工業加速計劃」,以及《施政報告》建議設立的100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均有涉及AI的內容,這是值得支持的。但整體而言,香港創科氛圍遠遠不及內地濃厚,對AI的重視亦不及內地,畢竟是事實,這個情況必須改變。
  展望未來,港府要有更進取、更慷慨的政策,爭取以高科技賦能千行百業。它本身亦應身先士卒,主動利用「AI公務員」,藉以改善施政質素。明知AI有助提高治理水平而不用,是一種不要得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