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AI對複雜判斷仍存局限 「騎狗不如自己走」

更新時間:03:00 2025-09-10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9-10 HKT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推進工業全要素智能化發展,標誌中國人工智能戰略邁向了新的發展階段。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昨日在中國記協舉辦的茶座指出,當前,智能網聯的新能源汽車、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械人這「新三樣」人工智能終端,正成為中國經濟優化升級的重要切入口。他亦強調,因大模型的幻覺可能帶來誤導風險,「人工智能+」在落地過程中應注意區分場景。
「新三樣」成重要切入口
  《意見》明確提出研究出台「人工智能+製造」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部署重點行業、環節、領域智能化轉型任務。單志廣指出,相較美國以大規模資金投入、聚焦生成式AI、推動通用人工智能(AGI)研發為核心的發展策略,中國的「人工智能+」行動體現政府層面的頂層設計文化,強調讓AI技術服務落地應用,以場景驅動為核心,通過實用的低成本工具提升各個行業的效率。
  他稱,今年初,開源的低成本大模型DeepSeek的出現,極大推動了中國在大模型領域人工智能落地的進程。短短幾個月內,各行各業迅速接入大模型。因此2025年是中國的大模型落地原點。
社會進步與就業間取平衡
  但他亦提醒,雖然大模型作為一個知識庫,從知識儲備和輸出能力方面超越了人類的個體和群體,但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諸多局限,在靈活性和複雜決策方面仍處不成熟狀態,好似「騎狗不如自己走」。他強調,「人工智能+」落地應注意區分場景,比如金融領域,如果基於大模型去判斷是否去給一個企業授信,就存在較大風險。
  在推進AI廣泛應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對一些工作崗位產生替代效應。單志廣認為,中國在發展AI秉持穩健策略,需要高度重視技術發展、社會進步與就業之間的平衡。不能因為追求效率而造成民眾失業,影響社會穩定;同時,也不能因噎廢食,丟掉技術發展的先進性。
  他舉例稱,低空經濟發展過程中,無人機送外賣可能會讓現在滿大街的外賣小哥面臨失業風險;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和普及可能會使網約車司機失去工作。這些現實問題必須得到高度重視,否則技術的發展可能會給社會和諧帶來挑戰,國家需要在政治層面進行精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