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官網論《八佰》:孤軍背後知弱國悲涼

更新時間:03:22 2020-08-23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0-08-23 HKT
  (星島日報報道)描述抗戰時期,國軍士兵死守上海四行倉庫這段歷史的電影《八佰》近日在內地上映。這部一度被禁的影片,是在疫情陰影下有限度開放電影院後上映的首部電影,依然吸引了大批觀眾。不過,官方媒體對這部電影的評論則和民眾的觀感很不一樣,有批評電影過度宣傳國民黨軍隊抗日,有批評電影沒有完整還原當時國民政府的錯誤指揮及將領貪生怕死而令前線軍人白白送命,還有認為電影工作者應多拍中共抗日英雄故事。中紀委官方網站昨日也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談《八佰》:「孤軍背後,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這篇文章有約兩千字,文章認為,《八佰》重現了當年的悲壯歷史,「但歷史細節,唯有放在歷史中觀察,才能讓人更加真實地理解。」
  文章表示,當年蔣介石令一支中國軍隊死守和英國租界僅相隔一條河的上海四行倉庫,「象徵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目的其一是「讓外國人看看,我們還是有部隊堅守在上海市區」,其二則期望這些中國軍人的性命可以換來即將舉行的國聯大會上西方列強可以通過制裁日本的決議。「一個弱國的悲劇,就是幻想自己陷入危難時強國會『盡義務』出手援助」,「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與堅決的戰鬥意志與強敵對抗,卻幻想通過外交斡旋來達到目的」。但結果國聯大僅通過形同廢紙的《九國公約會議報告書》,列強對日本侵華的態度依然是旁觀。
  文章說,蔣介石指揮淞滬會戰頻頻犯錯,「皆基於對西方國家干涉日本的幻想」,「心存幻想,又怎能堅決鬥爭?」「那時的中國,確實是一個弱國,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弱』,而是系統性的弱」。
  不過,文章也指出,謝晉元帶領的八百壯士,雖然沒有令蔣介石實現其幻想,但「他們以一腔熱血,不畏死亡,在全體中國人當中樹立了一座堅持抗戰的精神豐碑,他們是中國人的驕傲!」
  文章最後說,「這支孤軍的悲壯,是當年弱小的中國的悲涼。所幸,現在的中國,再也不是當年的中國了。這恰恰就是歷史予今天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