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學生以彈腔慰藉潛山長者心 照亮非遺深耕征途 鄉村振興星火不熄

更新時間:12:00 2025-08-14 HKT
發佈時間:12:00 2025-08-14 HKT

安徽群山懷抱的潛山市五廟鄉程沖村,猶如一顆被時光遺忘的明珠,千年的銀杏樹映照着青磚黛瓦,省級非遺「潛山彈腔」唱腔在歷史老村的空氣中迴盪,老藝人手中的竹編器具講述當地的民間智慧。

京港學生以彈腔慰藉潛山長者心 照亮非遺深耕征途 鄉村振興星火不熄

於竹風鈴、竹燈籠寫上祝福,為鄉村作裝飾。
於竹風鈴、竹燈籠寫上祝福,為鄉村作裝飾。

今個夏日,無止橋慈善基金及九龍倉「學校起動」計劃集合一群來自香港及北京的大學生及中學生,組成「安徽程沖村鄉村振興服務團」,身穿印有「無止橋」字樣的粉色上衣,翻山涉水,踏入了這座村落,用一盞燈、一台戲和一個滿懷祝福的竹風鈴,為程沖村點亮鄉村振興的星火。

 

實踐所學演唱「彈腔」

彈腔組的學生排練經典劇目《三奏本》第一幕節錄。
彈腔組的學生排練經典劇目《三奏本》第一幕節錄。
學生製作了與劇目妝容相類似的面具,盡可能還原劇目。
學生製作了與劇目妝容相類似的面具,盡可能還原劇目。

「潛山彈腔」是由明朝流傳至今的古老戲曲,被譽為「京劇的母體」,亦是安徽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一群香港大學生和中學生聯同北京的學生,於今年七月中參與「無止橋程沖村鄉村振興服務團」,他們遠赴安徽省潛山市五廟鄉程沖村,拜師學習「潛山彈腔」,向村民請教地道竹編藝術,又揮汗參建長者友善設施,以年輕人的熱血,溫暖留守老村長者的心。

長途跋涉往安徽省潛山市五廟鄉程沖村的五育中學學生衛梓晴,跟多名京港學生向彈腔第五代傳承人許開學老先生拜師,學習經典劇目《三奏本》第一幕節錄。衛梓晴憶述,「一開始都覺得有難度,彈腔的高音與轉音好多」,她負責的「念白」,還需要用帶有點「徽音」的語調念出來。她與同學想出用折線圖標注音調的方法,把唱腔轉化為直觀的圖形,更為通俗易懂,大家還一起參考彈腔演出的視頻,研究如何使用它的樂器。

現時傳承彈腔年紀最小的也50多歲。衛梓晴說:「聽到都會有少少失落及擔心,想幫手宣傳多啲」。在晚會表演上,學生們展示了一周所學,他們製作了與劇目妝容相類似的面具,帶上道具,用略帶粵語腔調的表演,完成了一次改編版的《三奏本》。

79歲的許老先生望着台上青春的面龐,十分動容,希望他們能夠將彈腔帶回香港,甚至帶到國外。

融合古今竹編工藝

學生跟老藝人程從枝師傅(右二)學習竹編。
學生跟老藝人程從枝師傅(右二)學習竹編。

由香港恒生大學無止橋學生團隊統籌陳浩藍帶領的竹編組,將傳統竹編工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製成實用又美觀的竹燈籠。程沖村附近有多片竹林,孕育着當地竹編工藝,但如今因其傳統滯後,村裏僅存四至五位會竹編藝術的老人,陳浩藍一行人就跟着年近70歲的程從枝師傅學習。

陳浩藍說,老師傅首先教授如何將完整的竹子,削成可用來做竹藝的幼細長竹條,再指導他們親手編織簸箕、竹扇等傳統工藝品。他們還與老師傅一起創新,研製出了竹風鈴和竹燈籠,並在上面寫上祝福語,為當地的涼亭、建築作裝飾。

動手修繕基本設施

學生為村民安裝「涼亭」,方便村民欣賞彈腔表演。
學生為村民安裝「涼亭」,方便村民欣賞彈腔表演。
同學於通往「彈腔亭」的小路安裝太陽能燈帶。
同學於通往「彈腔亭」的小路安裝太陽能燈帶。

程沖村的本地年輕人大多出山,村內老齡化嚴重,長者友善設施改造已成剛性需求。另外兩組由北京建築大學學生及無止橋慈善基金資深義務導師李德偉Stephen帶領的團隊,則在程沖村許家畈祠堂附近安裝涼亭、圍欄、改造矮牆、加裝指示燈牌等,又為村內「彈腔亭」安裝太陽能燈帶,方便村民晚上前往乘涼聊天,又為公廁安裝扶手,營造長者友善的公共空間。

陳浩藍說,完工之後,見到村民因為新建設的燈光而專門到涼亭休息,「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是有意義的」。

熱情洋溢暖心互動

晚會上與村內小童一起跳大繩,其樂融融。
晚會上與村內小童一起跳大繩,其樂融融。

一次鄉村振興活動,同時為眾人搭建了「心橋」,陳浩藍說,村裏的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這個村落,他們甚至不知道香港在哪,村民對我們充滿好奇,每次路過村民家,他們都熱情地用本地方言問我們「吃飯沒」,又拿手機給我們錄像。陳浩藍說,村裏有個小朋友每天都會來看我們學習竹編,請我喝飲料,覺得「好窩心」,「我們的到來,可能能夠激發他走出村落,出來看看世界的心」。

活動晚會當日,程沖村的禮堂座無虛席,甚至有村民聽到「是香港朋友表演」,抬着家裏的長板凳,都要前來捧場,學生們帶來的K-pop和粵語歌曲,與彈腔同台碰撞。五育中學的陳錦權副校長說,見到參與項目的六位學生,由最初的「少少怕醜」同「擔心」,到主動和村民交流,向老師傅拜師學藝,最終「難捨難離」,甚至和同學、組員「攬住一起喊」,他慨嘆:「不枉今次活動」。

搭建文化交流橋樑

竣工儀式當天拍攝大合照留念。
竣工儀式當天拍攝大合照留念。

無止橋慈善基金行政總幹事李錦雄介紹,以往無止橋的活動都是真實的在搭建橋樑,隨着內地經濟不斷變好,鄉村振興也不僅只在「硬件」,文化振興也變得重要。他續說,程沖村就是一個很特別的村落,我們可以在這裏留下基礎設施,亦可以把這裏鮮為人知的文化帶出去,為兩地搭建文化交流的橋樑。

文:盧玥瑩 圖:無止橋慈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