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兆民從鋼琴鍵盤到文化場館在細微處堆砌藝術
發佈時間:00:30 2025-05-01 HKT

【從HKAAA 看藝術管理歷史系列】
在香港藝文界,譚兆民的名字與西九文化區的建設密不可分;在多個藝文機構如香港管弦樂團、香港國際文學節、香港芭蕾舞團,譚兆民也留下足跡。這位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香港人,有着一段出人意料的職業轉型故事──從鋼琴演奏專業的追夢者,到執掌香港重要文化場館的藝術行政專家。
「我父親是經商的,原本以為我也會繼承家業。」譚兆民回憶道。大學第一年主修經濟學時,他發現自己完全無法理解教授所教的內容。 「每個字都聽得懂,但就是記不住。」這個經濟學課堂上的挫折,反而讓他開始思考自己的真正興趣所在。從小學習鋼琴的他,最後決定轉攻鋼琴演奏專業。然而,命運再次給了他一個轉折。畢業前夕,教授的一番話點醒了他:「你彈得不錯,但要做獨奏家實在太難。」這句話如同當頭棒喝,但也讓譚兆民開始尋找與藝術相關的其他可能性。他選擇攻讀MBA,專攻藝術行政方向,就此開啟了全新的職業生涯。
譚兆民的第一份藝術行政工作,是在加拿大的劇院協會擔任管理培訓生。1994年,他決定回港發展,並於1996年加入香港管弦樂團,擔任觀眾拓展經理。正是這份工作,讓他真正走進了藝術行政的世界。從被逼放棄經濟學專業到轉攻鋼琴演奏,再到接受教授建議轉向藝術行政領域,每一次轉型都彰顯出他對藝術事業的執着與變通。在加拿大藝術機構的基層工作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藝術行政工作的基礎性與重要性,這為他日後在香港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結合務實策劃管理
2019年,譚兆民加入了西九文化區管理局,這成為他職業生涯的另一個重要轉折。「以前只需要專注單一藝術門類,現在要管理整個文化區。」他坦言,從單一的節目策劃到全方位的場地管理,這個轉變充滿挑戰。管理一個文化場地,事無鉅細都要操心,譚兆民笑言「不要只看文化場館的華麗,其實廁所最重要!」從洗手間是否通暢到觀眾安全問題,每一個細節都可能影響觀眾的體驗。藝術行政不只是高大上的策劃,更多是無數細節的堆砌。他帶領團隊從最基礎的場地管理做起,將洗手間維護、觀眾安全等細節工作納入藝術體驗的重要環節。這種將藝術理想與務實管理結合的工作方式,正是他職涯多元發展的最佳印證。
如今,隨着西九演藝中心即將在2026-2027年落成,譚兆民和他的團隊正面臨新的挑戰與機會。「一個場地就是一個城市的藝術未來。」這句話道出了他作為藝術行政人員的使命感。從鋼琴鍵盤到文化場館,譚兆民用他的經驗證明:藝術之路,從來不止一種走法。
文:羅凱澄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