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木偶師 AI輔助創巨型飄浮雞泡魚木偶

更新時間:11:00 2024-05-23
發佈時間:11:00 2024-05-23

要數香港有木偶參與的巡遊,不能不提已舉辦二十多年的「渣打藝趣嘉年華」,活動中的木偶俱由香港木偶師及中小學生共同創作,是真正百分百的香港製造。香港的木偶藝術家不多,陳詩歷(Paul)是其中一位,他在去年舉辦的渣打藝趣嘉年華中,以一人操控色彩艷麗的巨型墨西哥雞泡魚木偶現身,搶盡目光。

中學時期植下創作種子

源於對木偶的好奇,早在2008年Paul已開始製作木偶,問到「種子」何時植下?Paul笑言自幼已充滿創意,中學時期已不時為學校創作一些有趣物品,得意之作是曾為水運會製作的一條龍,「用支架撐起龍頭及整條龍身,記得龍的眼睛是用西瓜波製作,今日想起雖然做法古老,但的確對我啟發不少。」

說到今、昔製作木偶的最大分別,Paul認為是科技的運用,像他去年便首次利用AI輔助創作了一條巨型雞泡魚,「由搜尋雞泡魚身的色彩圖案參考,到整體設計、裁剪及數據計算等,AI都幫了不少忙。」省時以外, Paul笑稱在使用AI時,自己更像是一名「設計師」,而非過往的「修圖師」或「繪圖師」。不過也有AI難以勝任的部分,「如揀選物料、將作品拼合及成品測試等,始終仍須依賴人手及木偶師累積的經驗。」

 

稱讚香港木偶師多創意

在Paul的眼中,香港木偶師製作的木偶無論在造型及材質選用方面,都充滿創意,「因為沒傳統包袱,木偶師會花更多心思在造型設計上,感覺較摩登,材質選用偏向輕巧,較少使用木材。」如Paul便選用了輕巧耐磨的風褸物料作雞泡魚面料,再利用巨型風力裝置將「魚肚」吹脹,形成如飄浮於半空的效果。當中最困難是一系列物理計算,「例如研究不同物料下雞泡魚的膨脹情況,還須配合環境因素、走動時操作的細節等,很多時計算效果未必跟真實情況吻合,要不斷調整及修正。」

在香港從事木偶創作多年,Paul坦言不易,除製作成本高,「觀眾少及場租貴也是問題。」至於近年由香港青年藝術協會舉辦的渣打藝趣嘉年華,將木偶帶到公眾面前,他稱確能讓大眾更加認識到本地的木偶製作,「有助將木偶藝術普及化,也能讓人看見木偶師的努力。」工餘時間Paul還會到學校教導學生製作木偶,「學生們很喜歡動手創作新事物,從中也能學會與人溝通及相處。」

文:洪白嵐 圖:渣打藝趣嘉年華、星島圖片庫、受訪者提供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星島申訴王》已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