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諾 - 港樂的「音畫」 | 任意行

香港管弦樂團最新樂季在哈丁(Daniel Harding)的指揮下,以理察.史特勞斯的交響詩《唐吉訶德》作為開幕重頭戲,這不僅是一場音樂會,更是一場充滿戲劇張力的聲音戲劇。在哈丁精準而富於想像力的領導下,大提琴手鮑力卓化身為夢想家唐吉訶德,小提琴手王敬與中提琴手凌顯祐則分別演繹桑丘.潘沙與杜爾西內亞等角色,共同編織出一幅栩栩如生的音樂畫卷。
史特勞斯這部創作於1897年的作品,以變奏曲形式描繪塞萬提斯筆下那位沉迷騎士小說的幻想家。哈丁對作品的處理展現出他對後浪漫時期音樂的深刻理解,他巧妙平衡了樂團龐大的聲響與獨奏樂器的敘事性,讓音樂既有交響性的壯闊,又不失細節的精妙。
鮑力卓的大提琴演奏無疑是全場焦點。他手中的大提琴不僅是樂器,更是唐吉訶德的靈魂代言人。從開場那個充滿理想主義的主題,到「風車大戰」中的激烈衝突,再到最終回歸平靜的自我覺醒,鮑力卓的演奏技術精湛而情感豐富,完美捕捉了這位悲喜劇人物的精神世界。
王敬的小提琴則以靈動的音色塑造了桑丘.潘沙這一現實主義伴侶的形象,他的演奏既有幽默感又不失溫暖,與鮑力卓的大提琴形成了鮮明而有趣的對比。凌顯祐的中提琴在描繪杜爾西內亞等角色時,展現了樂器獨特的音色魅力,為整個音樂故事增添了豐富的色彩層次。
哈丁指揮下的香港管弦樂團表現出色,尤其是在描繪「羊群」、「風車」等場景時,樂團展現了驚人的音色變化和戲劇表現力。哈丁對樂團聲部平衡的掌控堪稱大師級,即使在最複雜的音響結構中,每個聲部線條依然清晰可辨。
這場演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哈丁與獨奏家及樂團之間建立的音樂對話關係。他沒有簡單地指揮樂團伴奏獨奏,而是讓三者形成平等而密切的互動,真正實現了史特勞斯作品中那種「音詩」的理想。
香港管弦樂團以這樣一部需要高度技巧與藝術修養的作品開啟新樂季,顯示樂團在哈丁帶領下日益增長的藝術自信。這場《唐吉訶德》不僅是對史特勞斯音樂的精彩詮釋,更是港樂藝術實力的充分展示。它為新樂季設立了高標準,也讓樂迷對港樂未來演出充滿期待。
張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