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 預製菜風波(一) | 北漂見聞

近來港人熱衷北上飲食,價廉物美是重要原因。但內地食肆「平靚正」的背後,是餐飲業激烈的「內卷」。經營者不僅要在人工、租金等方面鬥平,還要在食材及煮食過程方面下工夫。在此環境下應運而生的「預製菜」成為不少食肆的「救命稻草」。
預製菜即預先製作的菜,食材的洗、切、調味等環節,都在所謂「中央廚房」或工廠提前完成並封裝。類似超市常見的各種急凍產品,消費者買返屋企後簡單加工或「叮」熱即可食用。預製菜使廚師的重要性降低,餐廳經營者不僅有望在該環節節省成本,分分鐘可因不再需要大型廚房而慳埋部分租金。
但這種節流方式並未能獲得市場認同,過去一段時間,在內地但凡被揭露使用預製菜的餐廳,往往會遭消費者詬病。最近的例子是發跡於內蒙古的全國連鎖餐飲集團「西貝」,被另一位商界名人踢爆,指其高價菜品大量使用預製菜,而非宣傳的新鮮現做。
事態從西貝集團創辦人的辯解,一度演變為創辦人與商界名人的隔空罵戰。所幸因消費者感同身受,紛紛加入對西貝的「聲討」,加上官媒《人民日報》社論助攻,逼使西貝公開致歉並承諾改正。
風波雖已平息,仍有許多反思之處。首先,消費者出街吃飯,追求的就是那份食材新鮮、口味獨特,乃至廚師匠心獨具的烹飪工藝,若食到的仍是與超市相差無幾的預製菜,何必要支付溢價,幫餐廳交租金出人工?其次,預製菜並非一無是處,許多知名國際連鎖餐廳,如肯德基、麥當勞等都是預製菜,但關鍵食肆要透明經營,勿失實宣傳,要讓消費者在「知道」的情況下作出選擇。最後,政府亦要發揮監管作用,規範預製菜使用。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