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今年颱風特別多 | 無名指

  我沒刻意去查往年資料,但感覺今年颱風特別多,自6月起太平洋每周都有風暴,大概半數影響到香港。這兩天「米娜」剛過,輪到「樺加沙」,後面還跟着「浣熊」。

  香港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秋兩季都有颱風,本地人習以為常。有時外出旅遊,見人家雨勢稍大就全市停擺,頓感自己見慣風雨,曾踏上滿地樹屍的路去上班,有點「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自豪感。

  英國人喜歡聊天氣,甚至當作一種社交禮儀。香港人講天氣則超越社交,並認真到能出產「氣象學名人」的地步。也可能是氣象KOL的緣故,我們對颱風暴雨、氣候變化等都有些了解,就算未能像諸葛亮般借東風,至少也能預測出門拿不拿傘,偶然還自詡「準過天文台」。

  針對何時發暴雨警告,幾點掛8號風球,香港人更可隨時變專家,直接挑戰天文台。有人雷霆般開罵,亦有人風雨中作樂,創造「李氏力場」一說,或借「超前部署」抒發一下。總之一遇惡劣天氣,窗外風雨飄搖,網上七嘴八舌,都有熱鬧可看。

  隨着氣候變化,這種看熱鬧的機會越來越多。據說2000年前後平均12年才有1次10號風球,最近12年卻已掛過4次。有時我懷疑,環境破壞不止影響天氣亦影響心情,香港人面對惡劣天氣變得越來越浮躁,或惡言相向,或深深不忿,都是負面情緒。

  截稿時聽聞「樺加沙」可能是「歷來最強」,我相信香港累積多年抵禦強颱風的能力足以應對,若再加點正能量,定能安然渡過。(IG︰tamkeiho)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