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諾 - 現代交響樂 | 任意行

  由一群亞洲優秀樂師組成的亞洲現代交響樂團(Asian Modern Symphony Orchestra),在香港舉行的兩場世界首演,好評如潮,但當中發生小插曲。有個別樂迷對鋼琴家劉曉禹在尾聲安歌的環節選擇「演奏」簡約音樂大師Philip Glass的《4'33"》(4分33秒),頗有微言,認為這不應當作安歌,因為約4分半鐘之中,劉曉禹根本沒彈過琴鍵。

  其實當晚指揮家吳懷世和劉曉禹已經依足作曲家的編排,包括先放上樂譜、蓋起琴鍵,劉曉禹出埸,坐下,沉思,揚手,做出彈琴的動作,完成三個樂章,是「無聲的演奏」。正如現代音樂作曲家Philip Glass形容,於台上台下同時寂靜期間,即使似是無聲,其實環境不斷傳來不同的聲音,由人感受與詮釋。

  《4'33"》可說是現代音樂的實驗,讓我聯想起法國藝術家Yves Klein的類似音樂實驗,他在上世紀60年代首演其作品《Monotone-Silence Symphony》,自任指揮,即使音樂不是其專業,他擧起指揮棒,帶領樂團奏「樂」,但僅生成一個持續長20分鐘的D大調和弦,接下來20分鐘的絕對靜默。這部作品體現了他對單色美學的延伸,將視覺藝術中的「單色」轉化為聽覺上的「單音」,並通過靜默探索聲音的缺席與存在之間的辯證關係。  

  Philip Glass的「無聲鋼琴獨奏」與Yves Klein的《Monotone-Silence Symphony》,都是現代音樂的經典之作,蘊藏深意,刺激人們思考,方可領略。而劉曉禹選擇《4'33"》,正發揮如此作用,也切合「亞洲現代交響樂團」之名,bravo!

張諾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