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輝 - AI應用泡沫與現實 | Alex聊AI

  若只看股票市場,人工智能無疑仍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投資主題。從晶片巨頭到雲端服務供應商,相關概念股備受追捧。然而,在股市火熱的表象之下,若將目光轉向AI應用的初創企業,經過兩年的狂熱,市場汰弱留強的「冷靜期」似乎已經到來。

  這股冷靜潮,源於市場對許多AI初創企業的商業模式提出質疑。不少公司只是簡單地將大型模型的技術接口(API),包裝成一個應用程式推出市場。這種模式技術門檻極低,產品大同小異,最終只會陷入惡性競爭。

  更核心的問題在於成本結構。這些公司需為用戶每一次的AI功能請求,向技術供應方支付費用,但自身卻很難向用戶收取足夠的費用來彌補開支。這種「燒錢換增長」,缺乏清晰盈利路徑的模式,在當前環境下,已難再獲投資者垂青。

  要在這場淘汰賽中脫穎而出,關鍵在於能否從「技術展示」轉向「價值創造」。成功的公司並非提供一個無差別的通用工具,而是將AI技術與特定行業,例如金融、法律、醫療等領域的複雜流程深度結合,切實解決行業面對的「樽頸」與難題。

  其次,真正的護城河,在於獨有的數據資產。通用模型是基礎,但競爭優勢來自於利用獨家的高質量行業數據,對模型進行訓練,從而提供比對手更精準的分析結果。長遠來看,數據才是最難被複製的資產。

  可以說,目前市場並非轉冷,而是變得更聰明、更成熟。股市對基礎設施的狂熱,反映了對AI長遠前景的絕對信心,而應用層面的冷靜與調整,則是在篩選誰能真正將這份潛力,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價值。

企業財務總監
張家輝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