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原種子針效果不如預期?層次及濃度是關鍵|麥凱婷醫生
要顯得年輕,除了皮膚要細緻有彈性,更重要的是整個輪廓是飽滿緊緻,而非下垂鬆弛。皮膚及臉部肌肉會因為歲月及地心吸力而下垂,為了挽救這一狀況,膠原種子針就應運而生。它的原理是在皮膚深處注入膠原蛋白或它的種子,刺激膠原蛋白自生,承托起下垂凹陷的輪廓。
理論是美麗的,示範照的效果也令人振奮。可是總有求美者得不到想要的效果,甚至出現結塊、凹凸不平,甚至是臉部失控腫脹的「饅化臉」,又或是施針後效果不明顯。原因往往是施針時沒有掌握好濃度及層次。
現在的膠原種子針種類眾多,有標榜「少女」、「精靈」、「童顏」等多個選擇。其實它們的原材料也不盡相同,每種都有獨特的濃度及注射手法。
過度稀釋,增長緩慢
例如面世較久的聚左乳酸針,一瓶聚左乳酸應該加5ml稀釋液。如果稀釋得太稀,膠原種子密度不足,效果就會很差。曾有病人對我抱怨,一些以特別低價招徠的店家,最後被她發現一瓶聚左乳酸開成兩樽,根本沒有特別便宜,白白挨了針卻沒有效果。
膠原種子濃度太低,刺激信號不足,膠原增生緩慢,當初起填充的水份或透明質酸吸收掉後,膠原種子無以為繼,效果自然不明顯。不過也不是越濃越好。
濃度過高,饅化僵硬
亦曾有人抱怨,聚雙旋乳酸針稀釋得過濃,結果出來效果特別僵硬,雙頰猶如木偶,令她十分尷尬。濃度太高不單假面,更可能引發過度發炎反應,甚至形成結節、甚至膠原不受控過度生長,形成腫腫的饅化臉。
施針層次不當
除了濃度要因應材質及施術部位調整,施針的層次也十分關鍵。膠原刺激劑需要打在真皮深層或皮下脂肪層,才能有效激活纖維母細胞。打太淺可能導致表皮凹凸不平或結塊,甚或看起來更加下垂。打太深,就有機會刺激信號傳不到真皮,膠原增生效果打折。醫生會根據治療部位(如臉頰、法令紋、頸部)調整注射深度,確保「種子」落在能生根發芽的土壤,打錯層次,猶把種子撒在水泥地。
膠原蛋白的增生需要3個月才達到高峰,部份針劑會加入即時見效的物料如羧甲基纖維素(CMC),這種凝膠可以帶來立即的提升輪廓效果,之後才再由慢慢刺激的膠原蛋白接力。如果選擇了沒有即時見效的針劑,就要有點耐性,很多人打完1個月覺得沒效果就放棄,其實只是時候未到。
總括而言,膠原種子針的效果不理想?可能以下3點出問題:
.濃度不匹配 :選擇適合自己皮膚狀態的劑型。
.層次不精準 :找經驗豐富的醫生操作。
.耐心不足 : 膠原增生需要時間,別急著下結論!
下次若考慮膠原種子針,記得和醫生詳細溝通期望,並選擇專業機構施打,才能讓膠原種子長好長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