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長壽之本在於運動|施卿卿博士

多年的臨床觀察形成我對於老年人的一個固定印象,那就是女性通常較男性更健康也更長壽。這是由於一方面女性對身體不適的覺知力更強,因而一般會及時就醫從而減少健康隱患,而男性由於覺知力較弱,再加上工作壓力等種種因素對身體的不適能忍則忍,因此埋下了不少疾病風險;另一方面是由於女性即使到了老年通常仍長年操持家務日日勞作,而男性在退休以後活動量明顯減少,因此身體機能衰退得更快。

但是我最近遇到了三位男性長者打破了我的這種成見。這三位老人均已年過八十,體格健碩,皮膚潤澤,步履穩健,看起來更像是七十左右的長者,完全不同於我以往接診的八十幾歳的男性長者,他們看起來甚至比陪同的太太更為健康靈活,實屬少見。這三位長者中兩位均有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其中一位同時還伴有糖尿病,是典型的三高患者,還有一位則没有任何長期病患,只是從年前持續至今的這一波流感高峰期間,這三位長者染病後日久不癒的咳嗽讓他們先後來到我的診所。由於這三位老人保持的年輕態給讓我驚訝不已,我忍不住稱讚他們保健做得好,並向他們請教健康長壽的秘訣。閒談之後,發現這三位老人共同的一點就是長期堅持運動,一個是每天游泳,一個是一週幾次打波,還有一位是去健身房做運動。特別令我佩服的是,已八十五歲高齡的廖生告訴我說他經常去做義工,其中一項工作就是幫老人家推輪椅。他說他年輕時看到家裏的長輩老了個個都坐輪椅,所以他很早下定決心盡量推遲自己坐輪椅的時間,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做運動。我們想像一下,一位高齡老人為另一位可能年紀和他相若的陌生老人推着輪椅前行,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感慨的畫面﹗

恰好我最近讀到一篇文章,是來自中國北京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的紀宏偉博士團隊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研究背景是不同國家種族有個普遍現象:女性在參與體育煆練方面一直落後於男性——這體現了一種性別差距,這種差距從生命早期就開始了,並持續到整個成年期。而根據運動頻率、持續時間、強度和類型的不同,不同性別從體育煆練中獲得的健康益處也可能不同。研究結果表明,在自我報告的閒暇時間體育煆練與生存益處的關係方面存在著巨大的性別差異。雖然兩性在每週有氧運動300分鐘時都達到了生存獲益的峰值,但女性的死亡率降低了24%,大大高於男性,後者從相同程度的定期運動中只降低了18%的死亡率。同樣,對於任何給定劑量的運動量,只要達到300分鐘/周,女性的獲益比例都高於男性。這些發現在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特異性死亡率方面都很明顯。重要的是,在不同的運動量和運動類型中(包括有氧運動的頻率、每次持續時間和強度以及肌肉強化活動的頻率),女性都比男性獲得了更大的運動相關生存益處。

看完這篇報導,再結合我前面提到的這三位老年人,男性們一定要有這樣的信念:就算是男性在體育煅練所得到的相關生存益處較女性為低,但只要有足够的運動量和頻率,再加上對慢性疾患的有效管理,男性一樣可以做到老而不衰,就像我提到的這三位老人家。而女性更是要珍愛上天賦予的獨特優勢,適當做一點運動,讓體育煅練為健康長壽發揮最大效能﹗

可能有的人會說我天生不愛做運動,也可能有的人會說我年紀大了現在才開始是不是太遲了?其實不然,當不愛做運動的人養成運動的習慣後你就會愛上運動,并且任何年紀開始做運動都不算晚。比如我,由於身體協調能力很差所以從小就不愛做運動,體育課一直是我學生時期最難挨的一門課,當然我更没有做運動的習慣。直至去年我做了一次身體檢查,發現有好幾個指標不合格,才開始下定決心做運動。而我的運動很簡單,就是每天早上到樓下公園跑十五分鐘。到現在堅持一年多了,跑步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每當因為天氣不好不得不放棄當天的運動還會有些失望。

人體衰老,除了各個器官功能的衰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肌肉的流失。肌肉流失是一種不可逆的衰退,即使服用各種營養補充劑或采用中藥調理也難以阻止這種衰退,唯有運動可以有效阻止肌肉流失。實際上,運動除了能煅練肌肉骨骼,同時也可以強化心肺功能,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運動可以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而這正是一種令人快樂的激素。因此,有運動習慣的人大概率身體會更健康、生活更開心。

為了我們在將來年紀大的時候還能够活動自如、不受困於輪椅、不臥病在床,愛運動的、不愛運動的、年輕的、年老的,大家都一起動起來吧﹗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