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科醫生看癌症趨勢
對於每年10月左右公布的本港癌症最新數字,醫學界、媒體、藥廠,以至前線醫療公關人員都會十分關注。而關於2019年的癌症數字,最近看了一個電視訪問,被訪者臨床腫瘤科醫生李兆康講到最新癌症數字的啟示,頗值得注意。
2019年的癌症統計數字裡,大家最關注當然是肺癌超越大腸癌,重新成為頭號癌症。
李兆康醫生指出,肺癌和大腸癌在2019年都有超過5,000宗新症,而這兩種癌症其實在2017、2018年這兩年,都已經超過5,000宗。而實際上大腸癌在2019年比2018年也有增加,只不過增幅稍為放緩,因此被肺癌超越。 所以他認為,2019年肺癌重新超越大腸癌,實際上並不能反映什麼強烈訊息。「因為只要細心睇,其實佢哋數字相差好少,只不過是相差三百幾宗的新症個案。所以我覺得,今次兩者位置互調最重要的訊息反而是:兩者都不可以忽視!而並不是頭號就要重視,唔係頭號就可以不理。」
他又提醒,預防意識的提升,可能是大腸癌數字增加的原因。因為特區政府自2016年起大力宣傳大腸癌篩查計劃,鼓勵病人接受大便隱血測試,如果測試結果顯示有懷疑,便會資助他們做大腸鏡檢查。這個方法在幾年間已經發現了不少早期的大腸癌個案,這些早期的個案也會收進癌症數字裡面,所以做多些篩查的結果是會令大腸癌數字繼續上升。
那麼,為什麼大腸癌增幅會放緩呢?李醫生認為暫時未能肯定,但有可能和近年國際間提倡,50歲以上或本身有腸癌風險因素(家族中曾有人患上大腸癌或遺傳性腸病、缺乏運動或肥胖、吸煙、飲酒、結腸長期發炎等)的人士,可以考慮不做大便隱血篩查,而直接照大腸鏡作為篩查。
「這幾年的確多了人做大腸鏡篩查。」李醫生說:「大腸鏡檢查期間如果見到有懷疑的瘜肉,醫生都會即時將它拿走,從而減少瘜肉變成大腸癌的機會,變咗冇case,可能因為咁所以大腸癌出現增幅放慢的情況。希望這種情況在未來幾年可以慢慢反映出來,令大腸癌進一步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