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舊書「無價」 | 猛料阿Sir講古
手機和電子產品流行,有些人轉到看電子書,但相信不會全面取代紙本書的市場,這點可在每年香港書展和國內的書香節Book Fair及書展看到,閱讀風氣在不同年齡層不斷提升及很多人用購物車把喜歡的紙本書帶回家,是否全部閱讀則是另一課題,而學生使用紙本書則是實際需要,紙本書是無法取代。
因此香港有一定數目的舊書(二手書)需要處理,以往有些屋苑和機構搞一些漂書Book Crossing(將讀完的書放在公共地方,讓下一個讀者自由取閱)活動,但可惜都未受歡迎,加上後來疫症,擔心舊書傳來傳去也傳了病菌,很多舊書被拋棄成為垃圾。而由香港政府環境保護署管理的社區回收網絡發展項目下「綠在區區Green@Community」,俗稱「6仔」,初期也設一小角落擺放送來的舊書,供有興趣人士免費取閱,我也曾在田灣的「6仔」發現多本好書,成為我藏書的一部分。很可惜這做法已取消,所有送來的舊書都變成廢紙回收,有些含有膠質的更不可回收變成垃圾。
由於不同原因及處理舊書需要較大地方和人手,而打書釘的人也不少,很多舊書店只是旺丁不旺財,賺到的不足以支付水費和電費,使舊書店買少見少,是大城市一種文化損失。
而香港僅存不多的傳統舊書店,瑟縮在舊樓和商場地窖店內,喜歡二手書的一定熟悉在灣仔和北角的精神書店;北角國都商場收養多隻流浪貓有「貓書店」稱號的森記舊書店;中上環以英文書為主的Lily Bookshop;深水埗「我的書房」和快要退休關門的「新天書業」;旺角的新亞二手書店和九龍舊書店等。
而香港最出名拍賣舊書的有新亞書店和普藝拍賣行,當然一些早年的線裝書和著名作家例如金庸、董橋和張愛玲等的書籍都遇到知音和拍到好價錢,成為「無價」寶,但其他很多真的是「無價」,成為廢紙。
單賣舊書不易,一些新派的二手書店便加入新元素,以「業態混搭」模式營運,例如西半山柏道的Books & Co.,除了是二手書店外,同時也是一間輕食Café,還有一些加入文青、音樂和園藝等元素來吸引一些時尚和年輕讀者。在旺角「九龍舊書店」也兼賣很多舊文件和日佔時期的東西;而「歷山書房」則開闢另一戰線,每天定時在WhatsApp贈送和拍賣舊書。
經營這些舊書店,不可能賺大錢,銅臭以外,卻是一些店主的興趣和理想,希望能連繫一眾愛書人,彼此交流對文化和讀書心得,亦不是金錢可以衡量。
何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