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機場稅貴過機票 | 無名指

前幾天,我突然想起機場旅客離境稅即將調整,趕緊在加價前夕出了一套11月中才啟程的機票。不論公事私事,我甚少預訂一個月以後出發的航班,為了區區80元竟然破例,連自己都嚇一跳。
為洗脫「孤寒」嫌疑,我想了個好理由。這套機票我以里數兌換,包括離境稅各項費用加起來不到700元,省80塊就超過9折了。再說,離境稅由120元上調到200元,加幅66%實在不能忽略。
近年廉航越來越多,讀者可能從沒想過它們有多便宜。以台灣來回機票為例,最平1000元之內有交易,當中包含離境稅200元、年初剛加過價的機場保安費65元、機場建設費90元(短途經濟艙)、台灣機場服務費約港幣130元,還有不時調整的燃油附加費,加起來約750元;也就是說,一套往返台灣的廉航機票淨票價為200元左右。就算坐國泰或長榮,淡季時也可能出現「稅比票貴」的情況。
我不知航空公司在這種經營環境如何「計掂條數」,但那筆稅款政府卻算得清清楚楚,本年度財政預算案估計,提高飛機乘客離境稅後可增加16億收入。想想這些稅款可能過半數由非港人繳付,心裏也舒服些。
但除了離境稅,上周路邊咪錶收費亦調整了,加幅100%!根據財政預算案,加上罰款等交通相關收入,一年將為庫房增加額外20億元。別以為非車主便可置身事外,交通/物流開支是很多企業經營成本之一,這些咪錶錢和罰款,最終還是市民一起埋單。錶位停車費翻倍,亦有機會影響停車場收費、私人車位買賣和租賃市場。蝴蝶效應,不容小覷。(IG︰tamkeiho)
資深唱片人兼樂迷
譚紀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