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業 - 港扮演一帶一路重要橋樑 | 安業興邦

當前全球局勢變幻莫測,「一帶一路」倡議如今已成為推動區域合作與共贏發展的重要引擎。自2013年起,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逐步從藍圖化為現實,至今已與超過150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合作文件,成果斐然。而在一帶一路的第二個10年,筆者相信香港將可扮演更重要角色。
近年談及一帶一路,常會提到「硬聯通」、「軟聯通」和「心聯通」。中老鐵路、雅萬高鐵、匈塞鐵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系列重大基建項目相繼落地,打通了亞洲與歐洲的陸海聯通,「硬聯通」的成果有目共睹。不過,相對「硬聯通」,筆者相信香港在「軟聯通」和「心聯通」扮演的角色更為關鍵。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在資金融通方面優勢明顯,近年來積極拓展與中東、中亞市場合作,而在2024年,香港發行綠色與可持續債務總額更已超過800億美元,其中綠債更佔亞洲市場總量的45%,在推動「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中貢獻卓著。
資金融通優勢明顯
在法務與專業服務方面,香港擁有普通法制度、健全的法律體系與豐富的國際仲裁經驗,加上今年國際調解院總部正式落戶香港,可為一帶一路相關企業提供高效、公正的法律保障,令香港成為處理跨境商務爭議的首選地。此外,香港的會計、審計、品牌顧問等專業服務亦享有國際聲譽,能為大型基礎建設與商貿合作提供全方位支持。
至於文化交流更是香港強項,作為中外文化交匯之地,香港在「心聯通」方面具備天然優勢。自2016至2017學年起,香港特區政府推出「一帶一路」獎學金,至今已資助來自49個共建國家的680位學生來港升學。
香港也積極與中東、東南亞等地拓展人文交流,例如上月在港舉行的沙特超級盃賽事,這項賽事首次到訪東亞便選擇在香港舉行,而當日香港大球場更破天荒在球賽時不設售賣啤酒,反映出對伊斯蘭文化的尊重。
第10屆香港「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於上周舉行,並以「合作求變 共建未來」為主題,雲集逾6000名來自各國政府、國際組織、企業的高層領袖與參與,共商合作未來。正如特首李家超在論壇開幕時說到,「這只是開始,新十年的商業、投資與合作即將開啟」。這不僅是香港承擔國際角色的彰顯,也是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戰略、發揮「超級聯繫人」作用的重要平台。
曾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