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饒館——智慧之樹Tree of Wisdom | 猛料阿Sir講古

拜讀了饒宗頤文化館(饒館)管理委員會主席李焯芬教授「人生導航」中的「為何冬天不砍樹?」故事講述一位父親帶着小孩子到北方和爺爺一起過聖誕,爺爺有一個小小的農莊,一天孩子在玩耍時發現屋前的幾棵無花果樹中,有一棵看來已枯死了,樹皮已剝落,枝幹也枯黃了,他折斷了一枝對爺爺說:「這樹已死了,把它砍下來吧,可以再種一棵。」爺爺說:「也許它確是不行了,但是過冬之後可能還會萌芽抽枝的,說不定它仍有一點生機呢!請你記住:『冬天裏不要砍樹。』」一如爺爺所料,翌年春天,這棵看上去已經死了的樹果然重新萌生新芽,真正死去的只是幾根枝椏。正如人生,即使面對挫敗,也不要輕易放棄,說不定下一分鐘就會出現轉機。
從樹啟發的智慧使我想起饒館有一棵「智慧的樹」,當年曾被報章形容為「科文泰斗聚饒館,國士成雙植青榕」,2015年3月,早於上一代已有淵源的饒宗頤教授與高錕教授趁「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30周年暨饒館一周年誌慶之際,兩位大師級學者在饒館雅聚,與家人結伴同遊饒館,欣賞悉心栽種的一草一木,細聽蟲聲鳥唱,細味這裏的歷史,海關分廠(九龍關)、華工屯舍(豬仔館)、檢疫站、監獄、傳染病醫院和精神病療養院等及前人足印下的文化遺產。紀念這次相聚,兩位一起栽種了一棵「心葉榕」長青木,在饒館下區藝術館旁的花圃,該集智慧大成的「智慧之樹」生命力特強,生機蓬勃,寓意中華文化持續傳承,2012年更在該樹旁豎立了名家雕鑄的饒教授銅像,與「智慧之樹」互相輝映。
智慧人人想有,如何去提升則各師各法,不同學派和坊間都有不同說法和做法,唯獨接觸大自然能啟迪智慧是不二之法,有說「知識來自於書本,智慧來自大自然」,饒館這近在咫尺的城市綠洲正是——「既可從書本中尋找到知識,也可接觸大自然提升智慧」,不用舟車勞頓,從美孚港鐵站步行8分鐘便可抵達,走入藝術與文化之旅,涵蓋陶瓷、書法、篆刻和史學等,親親這「智慧之樹」,沾沾兩位泰斗之光,進入無邊無際的文化世界。不僅如此,饒館的翠雅山房,隱於荔枝角山崗的文藝秘境,為饒館的古蹟酒店,揉合了古韻與自然之美,四周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讓旅客短住暫別塵囂,沉浸於自然與文化的交響樂中,啟迪心靈。
何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