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重恩 - 街市 | 重中之重

行街市是種樂趣,小時候的路邊小販檔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市政大廈的劏雞殺鴨聲已成絕響,目前香港的街市大多已進入現代化,公私營運作大概200多個,食環署轄下有96個公眾街市及熟食市場/中心,合共提供約13500個出租攤檔。不過在香港人生活習慣轉型,經濟環境下滑,檔攤的空置率,長期接近兩成。
蔡瀾先生生前喜歡逛九龍城街市,他常對我說行街市比行百貨公司更有樂趣。以前忙於工作不甚領會,近來多逛了街市,懂多了一點。原來能成功從菜檔阿姐手上討條免費葱、吼準漁檔大佬從水缸撈條新鮮斑出來賣的那種滿足感是難以形容的。
經濟低迷令零售業進入嚴冬,街市的情況也不能倖免,周末北上潮更令假日行街市面對檔主提前收工、貨品種類減少。食環署轄下街市,早前推出街市消費《集印章、換獎賞》的宣傳,相信是希望刺激消費意欲。私營街市方面,強如宏安集團的《萬有街市》品牌也面對市道問題,出現寧願賠償也退租的情況。
為甚麼要到街市買餸?大家都會說因為新鮮,現代人那麼重視健康,只要打造街市是健康泉源的形象,自然能抓住消費者心理,和其他零售業一樣,兩極化是必然的發展,街市的不同功能,正好讓公私營分擔,公營為普羅市民提供日常飲食,私營走高檔路線,而每區都應建立不同的街市形象,不單就交通方便,而是要做到街市品牌化,如到某某街市,就能買其有代表性的優質貨品。
何重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