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恩 - 廚師 | 好好過日子

Tony和他爸爸都是廚師,元朗圍村人,Tony爸爸早年去了荷蘭。在香港從來沒有下過廚的人到了彼邦謀生,竟做了中國餐館的廚師,在荷蘭拋鍋搶火做中國菜。後來Tony媽媽懷孕,夫婦倆怕生出來的孩子以後不知道中國文化,就又回了香港老家,生了Tony。
Tony在大學裏讀的是IT管理,讀完書後跟所學的專業說了聲拜拜,跑去做廚師了。他學的是西廚,也做過印度菜的分子料理,但又對中國菜充滿熱誠。七個月前,尖沙咀金巴利道上開了一家只有八個座位的「PATH」,就是由他主理的精緻餐館。
「PATH」是中菜西做的Omakase,食客吃甚麼,由廚師發辦,根據四季時鮮食材,將中國烹飪的原理用廚師自創的形式端到食客面前,每道菜的色香味煥然一新。Tony在菜餚中用的材料很豐富,有大陸的三黃雞,也有日本的金目鯛、海膽,當然少不得香港海域的花蟹、象拔蚌和大澳的魚乾蝦乾、元朗的茄子,還有自製的酸菜,諸如此類。至於菜餚的口味,則是中外混搭又不突兀,比如頭盤中有一道泡芙黃金蝦康提芝士,將上海菜裏的鹹蛋黃蝦混以康提芝士,盛於小小的泡芙中,做成一口小食,味覺香濃新鮮。菜單裏有豉油雞有酸菜魚有蘿蔔糕有擔擔麵,但外觀都與傳統不一樣,入口則有熟悉的味道,那大概就是廚師追求的意境,好像在吃西餐,實際不離中菜本色。
我問Tony他爸爸有沒有來餐廳試過他的菜,他說有,但他爸還是更喜歡自己的手藝,畢竟兩代廚師對廚藝的概念不一樣。儘管如此,對兒子還是很上心的,Tony說現在每天下班回到圍村,爸爸總是會做好了宵夜等他。
李純恩